云电脑:新机遇已来!

通信产业网 20231216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崔亮亮)近日,国际知名云电脑厂商思杰 (Citrix)退出中国,预计将导致其市场份额在未来1年至2年内显著下降,但同时为市场中其他厂商提供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思杰的退出,实际上成为国产云电脑崛起的一个新契机,掀起云上办公新一轮浪潮。但更为重要的,随着运营商云网融合、算网融合的深入,更为云电脑发展带来战略性机遇。

生态渐起

当前,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我国算力规模持续提升,已位居全球第二。在保持30%左右的年增长率过程中,终端形态正在算力网络赋能下悄然生变,云电脑这一算力新物种的迅猛发展正印证了这一鲜明的时代变化。

根据工信部2022年桌面云市场报告,2022年,我国云电脑市场规模为1175.9亿元,2023—2025年,国内云电脑市场将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云电脑市场销售量将达到673万台。

算力时代,三大运营商纷纷入局云电脑市场,力图打造无边界算力、多形态终端新型体验形式。而在运营商入局云电脑市场前,公有云企业是云电脑的最早探路者之一,国内云计算企业,包括阿里云、华为云、百度云、腾讯云都在该领域有所布局。

阿里云2020年发布首台云电脑 “无影”。今年阿里云全新升级2.0,旗下云电脑“无影”也对整体工具层、架构层和应用层进行全方位重构和创新,优化流化协议、智能调度,提升了在弱网、高分辨率情况下客户体验。并进一步生态开放,向合作伙伴提供企业云平台,定制适合企业自身专属云电脑或云电脑解决方案。

华为云较早进入了云桌面市场,自2009年研发推广到现在,持续十余年。以虚拟化桌面FusionAccess和云原生桌面Workspace为企业客户提供可持续升级的服务。华为云桌面以全云底座、流畅超高清体验(最高支持4K超高清,144fps帧率)、弱网操作流畅不卡顿、云管端全方位保护企业数字资产等优势,服务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电脑软硬件供应商方面,升腾威讯和中兴通讯等企业都是较早布局并积极拓新者。

通过20年的坚持和发展,升腾威讯围绕桌面云2.0产品体系持续深入,通过 “智慧”+“融合”实现行业信息化升级,是国内少数具备桌面云大项目设计、开发、承建和运维能力的厂商。目前已累计落地超500万个桌面,推动教育、医疗、政企等行业上云。

中兴通讯自2008年启动云电脑产品研发,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和超300项专利。不断创新终端形态,构建创新PCaaS服务(PC as a Service),全面满足企业办公、在线教育、家庭娱乐等多场景需求。

作为连接云计算企业、电信运营商、终端企业和CHBN用户,即个人市场 (C)、家庭业务市场 (H)、政企业务市场 (B)和新兴业务市场 (N)的枢纽型产品,云电脑产业事实上是一个 “生态产业”,更需要上下游携手联动,实现供需一体。

算力催生的新物种

在云电脑生态中,运营商在云电脑领域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云电脑的工作原理是把数据处理、计算、存储等操作放在云端服务器进行,然后把处理结果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反馈给用户终端界面。因此,云网资源对云电脑服务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运营商正是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中国联通正由 “以DC为核心”的资源布局向 “以算力为核心”的资源布局转变,构建云网边一体化的 “5+4+31+X”新型数据中心格局。依托联通云资源,联通云电脑可调用4大基地云池、31省骨干池、174个地市云池资源,实现低时延就近接入,支持多账号、多终端切换,系统数据云端集中存储,不占用本地空间,防止数据丢失。

基于移动云 “4+N+31+X”统一规划及CPU、GPU多样化异构算力,提供公有云、私有云、边缘云的全栈形态产品,中国移动投资建设服务器超1万余台,实现云电脑一省一池资源布局,从中心节点、省节点向边缘节点延伸。构建低至20ms时延圈。凭借分时段资源自适应调整技术和全网算力资源协同调度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中国电信在“2+4+31+X+O”天翼云布局基础上,构建起 “中心-省-边缘-端”四级算力体系,已覆盖全国建设超百个资源点。

预计未来5年,公有云年增长率将超25%,私有云超8%,撬动国内云电脑年投资额将超500亿元。云计算时代,PC主机迈入分布式时代,算力从终端上移云端。运营商覆盖全国的多中心资源节点,全网算力资源协同调度,能够实现云电脑业务即取即用、统一调度。而云电脑作为算网服务的第一入口,为运营商构建算力产品核心能力与差异化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终端形态。

云网服务焕新体验

再从服务与产品设计方面来讲。运营商拥有全国一体化的运营与网格服务体系,覆盖全国的营业厅与售后支撑,为云电脑的全国规模落地提供有力支撑。例如,中国联通以四级运营服务体系优势,拥有18,000余家营业厅,可实现全国覆盖。

移动云电脑则基于热线、工单等渠道提供移动云三级支撑服务;基于网络检测、系统重装工具,提供自助服务。实现全流程、全场景端到端支撑服务,快速响应客户咨询和问题处理。

据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三大运营固网宽带用户总数已达6.33亿户,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网宽带用户达1.5亿户,占总用户数23.7%。强大的网络能力为运营商在To C、To H、To B场景推广云电脑提供有力支撑。

从产品方案设计上,中国联通云电脑推出了针对单产品,如单云账户、单终端;多产品组合销售,如融合套餐、云加速、全屋光宽带等,支持用户新开或使用现有套餐办理,用户通过互联网可随时随地接入到云电脑环境中,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支持单终端多云切换及多终端单点登录,结合联通独有的云终端套包,以较低的价格实现包月/年上网,用户可按需随时随地接入。

移动云电脑联合终端公司共建云电脑行业终端库,与云盘、云空间、专线、企业宽带、终端安全、应用中心等内外部特色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多业务协同,多功能聚合。围绕用户不同场景的需求,提供 “云电脑+终端+生态”的一揽子服务,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已打造办公型、信创型、行业型多种产品形态,全面覆盖不同群体的场景需求。

中国电信推出云电脑瘦终端套餐,提供4核8G,80G系统盘+瘦终端+宽带。天翼云电脑分为基础版、标准版、精英版,并在办公、教学等不同领域融合多款协同应用软件,打造云上办公、学习新体验。

在云电脑形态上,目前运营商已推出卡片机、云终端、云笔电、一体机、瘦终端、云PAD、云台式机等数十种云电脑终端形态,将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从物理设备上分离出来,通过一号接入,全平台覆盖,打破了PC对终端产品形态的限定,PC终端形态由此彻底释放。

转型科技公司的利器

当前,电信运营商正从传统管道运营商向新型数字科技公司转型,云电脑正是运营商科技创新成果的集大成者为,也为中国科技自主可控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国联通自研云电脑可基于网络质量实现连接方式协商和无感知快速重连,提升接入稳定性,优化视频流编码压缩方案,实现轻办公最低120kbps正常接入,支持60FPS以上帧率H.264/H.265编码,提升高清视频体验。

中国移动云电脑攻关多系统终端SDK、视频编解码、弱网适应性、安全防护、外设重定向等云电脑核心能力,实现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目前帧率、码率、端到端时延等关键技术指标已达到业内领先水平,为用户带来更流畅的使用体验。

作为国家现代安全产业链“链长”企业,中国联通同样将安全的基因融入云电脑产品技术中。中国联通云电脑集成联通自有安全管理平台和安全服务多维度的安全能力,全链路数据加密传输,数据集中在云端存储,防丢失,保障云电脑数据安全。

中国电信云电脑新推出的2.0版本升级文件加密、翼甲卫士、翼察等一系列安全增值能力,同时融合低代码开发平台和即时通信工具,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安全、协同的数字化办公能力。

云电脑从新兴产品、战略级产品,正发展成为运营商明星级产品。中国联通云电脑沙龙从1.0到6.0,已从产业链的碰撞升级为合作伙伴的盛宴。蝶变中的运营商正由卖语音、卖流量,向提供算力服务、云服务转型。

云电脑业务为B侧中小企业、个体商户,C侧职场精英、在校学生等节省硬件成本,加速千行百业数字化发展进程,更为运营商自身业务结构重塑变轨数字经济提供新契机。

数据显示,在To H市场,云电脑业务在家庭宽带用户中渗透率逐年增加,预测2027年将超10%。在To B市场,预计到2027年将有7000多万台国产PC替换,云电脑转化率不低于30%。云电脑新增用户数将超过6000万户。

云电脑广阔的市场前景,为运营商算力消费端产品创新拓展了新思路。云电脑不仅是终端差异化变革新趋势,也是运营商业务转型,成为算网能力服务商的重要实践。


查看全文

点赞

通信产业网

作者最近更新

  • OpenAI“宫斗”背后:人工智能产业如何平衡发展与风险
    通信产业网
    2023-12-17
  • 汽车数字大脑自主可控产业化主题论坛举行
    通信产业网
    2023-12-15
  • 汇聚产业生态,共话内生安全:TECH TALK 2023 5G-A安全论坛成功召开
    通信产业网
    2023-12-18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汉威科技:公司传感器已在国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力争在传感器行业领域产出更多的创新产品

    传感器专家网 2022-05-26

  • 从源头控制污染:甲烷传感器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

    四方光电 2024-09-12

  • 福州大学:可控超大孔结构和高延展性的明胶水凝胶传感器!

    传感器专家网 2022-05-24

  • 国产替代正当其时,四方光电引领柴油发动机氮氧传感器技术突破

    四方光电Cubic 03-14 16:0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通信产业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