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灵深瞳挂牌上海交易所,成功冲刺IPO

智能制造网 20220331

  • 人工智能
  • 3D视觉
  • 智慧金融
作为行业领先的AI公司,格灵深瞳专注于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提供面向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体育健康、轨交运维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近日,国内知名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格灵深瞳成功挂牌上海交易所,股票代码:688207,正式成为A股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
 

  格灵深瞳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计算机视觉行业和算法技术的早期探索者和实践者,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拥有大量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并多次在国内外人工智能算法竞赛中夺冠。
 

  作为行业领先的AI公司,格灵深瞳专注于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提供面向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体育健康、轨交运维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技术立身,3D视觉独领风骚
 

  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格灵深瞳在成立初期就聚焦于计算机视觉这个赛道,致力于让计算机看懂这个世界。
 

  格灵深瞳的创始人赵勇曾在谷歌总部研究院担任资深研究员,并参与谷歌眼镜的早期研发,在计算机视觉、运算影像学等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的行业研发经验。目前,格灵深瞳的核心技术团队,涵盖了算法、智能应用、产品设计、硬件开发等多个领域。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人员为153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为54.64%,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为58人,占研发人员比重为37.91%。
 

  2018年至2020年,格灵深瞳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合计28308.78万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7.37%,而最近三年核心技术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6.66%、95.76%、97.98%。
 

  作为AI产业化的先行耕耘者,格灵深瞳搭建了集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标注、模型训练、模型优选等模块于一体的底层AI技术平台——深瞳大脑,并据此搭建起了核心技术体系。目前,格灵深瞳已形成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训练与数据生产技术、3D立体视觉技术、自动化交通场景感知与事件识别技术、大规模跨镜追踪技术和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等五大技术方向。
 

  其中,在3D视觉技术方面,格灵深瞳“独领风骚”。3D立体视觉一般通过结构光、激光雷达等特殊传感器采集得到场景的深度信息,再利用深度信息和可见光信息一同计算出场景的三维图像。
 

  格灵深瞳的3D立体视觉技术方向布局包括多目传感器标定与深度估计技术、运动姿态分析技术、3D重建与立体视觉分析技术,其中3D重建与立体视觉分析是一项关键性的基础技术,技术先进性体现在点云配准,即通过对同一坐标系下的不同视角下的点云数据进行矩阵变换,从而实现目标的完整的3D模型重建。目前,格灵深瞳的3D立体视觉技术已经在智慧金融、轨交运维、体育健康等多个领域落地应用,特别是在智慧金融领域,已开始规模化商业落地。
 

  现阶段,格灵深瞳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已经拥有大量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并多次在国内外人工智能算法竞赛中夺冠。在研发过程中,格灵深瞳向学术界开源了TrillionPairs和Glint360K两个人脸识别数据集,开源了PartialFC训练代码,推动了行业技术的发展。
 

  同时,格灵深瞳还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大科研项目,并参与起草了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中关村标准化协会的多项标准。
 

  高效经营,商业落地稳扎稳打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格灵深瞳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196.35万元、7121.07万元、24271.56万元和7218.80万元,最近三年的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16.12%,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在持续高营收增速的同时,格灵深瞳也保持着高毛利率,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格灵深瞳毛利率分别为62.60%、53.13%、61.57%和72.37%,毛利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人均创收来看,2018-2020年,受益于公司应用领域逐步商业化落地、实现重要进展,公司人均创收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18年人均创收20.79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92.29万元,位列行业可比公司人均创收第一位。
 

  与此同时,格灵深瞳的盈利能力也不容小觑,若扣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格灵深瞳自2020年起就已扭亏为盈。2018年-2020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1.11亿元、-1.11亿元、0.35亿元,扣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8632万元,-1.15亿元、1031.69万元,2020年已实现经营性盈利,这使得格灵深瞳成为了第一家实现经营性盈利的AI企业。
 

  目前,格灵深瞳提供面向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除了成熟应用领域之外,公司同时也已针对体育健康、轨交运维等新应用领域开发出适应场景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布局领先同行业公司。在轨交运维领域,公司已与中车电气在轨交运维行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宁波、无锡等地铁运维项目中开始试点。在体育健康领域,格灵深瞳已与首都体育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开发的校园体育平台已在部分北京中小学校在线体育课中展开试点。
 

  AI产业蓄势待发,格灵深瞳未来可期
 

  高质量经济将是未来10-20年经济发展的绝对走向,而AI毋容置疑是开启这个临界点的最佳钥匙。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把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向。
 

  ●2017年7月,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2018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了具体行动目标,不仅聚焦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也关注在各个重要行业的落地化应用。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为“十四五”甚至较长时期内我国人工智能行业以及公司未来持续较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AI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虽然国内AI的商业模式还在不断摸索与丰富,尚未形成定局。但我们可以看到诸如格灵深瞳这样的企业在规模化商业落地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并不断改善盈利情况。
 

  未来,格灵深瞳也表明将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把握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深度融合,结合社会生产生活的各类应用场景,打造广泛、高效、易用、可信赖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作为首个在科创板上市的AI企业“排头兵”,格灵深瞳上市后的表现值得期待。

查看全文

点赞

智能制造网

作者最近更新

  • 一周趣评:两大运营商发布三季度季报;亿纬锂能发布新储能电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以标准化抢占产业高地 人工智能领域首批国标呼之欲出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借风势,乘风起!用技术“数”写“数字中国”新篇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AI结合智能手机传感器 可预测人类压力水平

    2019-07-10

  • 简单的智能玻璃揭示了人工视觉的未来

    2019-07-12

  • 英特尔开发出含800万神经元的类脑芯片系统

    2019-07-1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智能制造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