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伴“机器人”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创芯人 20240424

  • 工业自动化
  • 智能装备
  • 管道检测机器人
在2023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科技创新交流营和机器人大赛上,轮子上覆盖着油污,机身上覆盖着“伤疤”。刚从施工现场“拖”回来的管道抛光检测成套创新机器人成功突破决赛,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  “我们的机器人系统经过多年的研发和迭代,征服了许多关键技术,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油气、核电、市政等领域。成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团队讲师任涛教授介绍。  针对机器人发展的前沿,把握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满足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由共青团中央、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2023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技术创新交流营和机器人竞赛,共设置工业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个人和家庭服务机器人等应用机器人五条轨道,共收到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31所高校1017件参赛作品。  在最终入围的221件决赛作品中,凝聚了许多实践技能丰富、成果转化突出、产业融合紧密的参赛项目,如成都理工大学。  在最终入围的221件决赛作品中,凝聚了许多实践技能丰富、成果转化突出、产业融合紧密的参赛项目,如成都理工大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秦涛表示,竞赛加强了领先功能,包括先进的核心技术和短而快速的实用作品。  本次活动结合活动鲜明的实践导向,聚焦“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的关键命题,积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实际需求。  在比赛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队伍激发了“参观展览”的热情。这些年轻人有意识地削弱了比赛的竞争性能,专注于深度体验和高效的社交互动。来自上海的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会师”就无人机的技术路线和操作场景进行了技术交流。吉林高职院校的一位同学在“参观展览”中直观地感受到,“与竞争技巧相比,许多机器人作品更注重解决工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成都理工大学的展位参观者络绎不绝。“管道抛光-检测成套创新机器人是我们学校实践中最远的项目。成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副主任彭悦向《中国青年日报》、《中国青年日报》记者介绍,为帮助国家能源安全建设,进一步提高管道安全能力,2019年成都理工大学依托学校智能设备控制实验室,成立人才梯队开展成套管道创新设备研究。从需求研究、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到实验测试、工业化应用的各个环节,学校鼓励师生进入实验室,进入需求前线,团队教师刘庆友教授认为,“工程师生必须结合基础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研究和工业化,了解行业和社会需求,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服务业和社会成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大一新生苏莹莹进入项目团队。本科期间,她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研究生阶段跟随导师进行产品研发,往返于多家企业的施工现场。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错、调试和改进中,她得到了技术锻炼和理论改进。  到目前为止,成都理工大学的项目团队已经成功开发了多个管道机器人,授权国内外20多项专利,解决了管道行业的许多问题。管道机器人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制造技术,引进智能技术,优化设备的结构和功能,不仅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而且实现了智能操作和数据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人工打磨管道需要5到10天,管道打磨机器人可以在2天内完成。苏莹莹介绍。  对于安徽新华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的师生来说,在祖国的土地上写论文绝不是纸上谈兵的口号。比赛中,带队教师刘源和团队展示了一艘适航里程超过5000公里的无人艇。今年夏天,这艘无人船参加了安徽省水上运动中心、海事局、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组织的水上测试,包括船舶巡逻、应急救援和管理测试。“经过一个夏天的实践,这个学生对科研的固有看法被颠覆了。“过去,他们片面地认为科学研究坐在冬暖夏凉的实验室里,但现在,他们意识到科学研究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手段。”  机器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积极推动大学生优秀创新成果与社会、市场、资本、产业融合,鼓励学生作品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参与者促进机器人技术和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米茉作为比赛路演活动的评论嘉宾, (山东)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布凡东认为,校企对接整合需要因地制宜的成果转化。”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更注重产品的批量生产价值。”  秦涛表示,未来,在活动建设中,也应引导学生积极深入产业线,扎实研究,找到需求痛点,形成创意来源,激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从奖励驱动、任务驱动到使命驱动、价值驱动的动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创芯人

作者最近更新

  • 英飞凌推出集成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的新型600 V CoolMOS S7TA MOSFET
    创芯人
    2024-06-25
  • 紫光展锐获超40亿元融资,最新回应来了!
    创芯人
    2024-06-06
  • 三菱电机熊本SiC晶圆厂将提前5个月投运
    创芯人
    2024-06-06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未来高端惯性传感器市场将借机器人和工业应用迎来新增长

    2018-12-07

  • 传感器在工业领域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8-12-19

  • 2023年全球视觉传感器市场有望达45亿美元

    2020-02-19

  • IMU惯性测量传感器在我国管道检测机器人中的应用

    2019-07-1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创芯人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