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开发出有机红外光电探测器 实现成像技术的进步

小叶大话科技 20240521

  • 光电探测器

盖世汽车讯 由于潜在应用于人工智能驱动技术,如3D人脸识别、增强/虚拟现实、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接近红外(NIR)红外短波长(SWIR)对高像素数、低成本焦平面阵列的光谱需求激增。传统的短波红外光电二极管依赖于晶体锗(Ge)或砷化铟镓(InGaAs),但其暗电流高、制造工艺复杂等局限性。有机半导体的出现提供了更有前途的替代方案,具有更容易制造和可调光学特性的潜力。


据外媒报道,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研究人员创建了基于有机半导体的红外光电探测器,预计将改变成像技术。《高分子科学》杂志发表了相关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并且表明这些有机光电二极管可以在广泛的波长范围内工作,从近紫外线到短波长红外线,其性能优于传统的无机探测器。


图片来源:期刊《高分子科学》


该团队使用窄带间隙聚合物半导体制造薄膜光电二极管,可以检测广泛的红外波长。该新技术的性能水平可与传统的无机光电探测器(如砷化镓)相媲美(InGaAs)光电探测器可与之媲美,但成本只有一小部分。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聚合物半导体,具有从近紫外线到短波长红外光谱的响应,结合更大的杂原子、区域规则主链和侧链延伸的支化位置策略。


由此产生的设备在1.15中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比探测率 m处达到5.55×琼斯,1012,堪比Ingaas基探测器。这些有机光电探测器组装成高像素密度图像阵列,具有独特的像素级图案功能,不需要在传感层中进行。该方法简化了制造工艺,显著降低了成本。


Feiii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 “我们开发的有机光电探测器标志着向具有成本效益的高性能红外成像技术迈出了关键一步,”Huang教授说。这些设备为传统无机光电二极管从工业机器人到医疗诊断提供了灵活可扩展的替代方案。”


这些新的有机光电探测器可能会影响许多行业。它们为安全和监控中使用的成像系统提供了低成本的替代方案。此外,基于有机技术可以带来更实惠、更容易获得的医疗成像设备,从而在医疗保健环境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些设备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也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应用打开了大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小叶大话科技

作者最近更新

  • PID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小叶大话科技
    2024-11-12
  • 全球传感技术:未来已至,发展无限
    小叶大话科技
    2024-07-15
  • 光电倍增管才是单光子探测的yyds
    小叶大话科技
    2024-07-11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第一个基于芯片的可调谐“涡旋微激光”和检测器

    2020-05-19

  • 芬兰开发出新型光电探测器 量子效率突破理论极限

    2020-08-18

  • 国产红外测温传感器原理是什么?这篇带你看懂!

    2021-03-17

  • 新型超宽谱光电探测器上的研究进展

    2022-07-09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小叶大话科技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