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科学仪器面临多重挑战,专家呼吁:完善创新生态 锻造科研“利器

科技画报 20240601

中国散裂中子源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多学科应用研究平台。图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射频技术实验室科研人员控制设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实习记者 沈 唯 目前,高端科学仪器正朝着高精度、高分辨率、自动化、智能化、多模式的方向发展,反映了技术驱动、需求牵引、学科整合、高频积极迭代等规律,在科研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对科研设备自主创新的需求更加迫切。多年来,我国科学仪器研发以综合创新为主,缺乏原始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的基础研究和产出创新成果。


5月18日至19日,在广州实验室成立三周年之际,各领域专家齐聚广州国际生物岛,召开香山科学会议第S71届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讨论了新时期高端科学仪器的发展战略,如推动高端科学仪器基础研究新范式发展、高端科学仪器关键共性技术与核心部件、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生态建设等。


支持重大前沿基础研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介绍。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仪器产业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学科建设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科学仪器教育资源,建立了完善的科学仪器教育体系。中国有200多所大学设立了测控技术和仪器专业。在创新体系方面,中国初步建立了大型科学仪器合作共享和高端仪器开放共享平台,探索了科学仪器合作与创新模式相结合的产业、大学、研究和应用。此外,我国还培育和创造了一批科学仪器创新企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表示,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不断完善资金管理模式,面对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资金在促进科学发展、探索自然规律、发展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在相关专项支持下,成功开发了一批科学仪器。 科学仪器在促进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增强我国基础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极紫外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该科学仪器是研究与原子和分子过程相关的物理和化学问题的有力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环境、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家揭示分子动力学过程,进一步揭示自然的奥秘。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套多波段脉冲单自旋磁共振谱仪,实现了单核自旋量子态的探测,可以直接测量原子尺度上单个物质单元的组成、结构和动力学性质,在物理、信息、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得到了重要应用。据报道,研究团队采用了“边开发边研究”的理念,在开发科学仪器的同时,利用仪器开展科研工作,最终在室温和大气条件下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单蛋白分子的磁共振谱等一系列重要成果,创造了科学仪器推动基础研究的新范式。 迫切需要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科学仪器在大科学时代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产品迭代也越来越快。白春丽表示,许多领域的前沿突破依赖于极端条件下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家对科学仪器更高性能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来自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专家提出,需要突破高端科学仪器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部件。传感器技术、激光技术、质谱技术、电子显微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光学成像技术是高端科学仪器开发关键共性技术的关键发展方向。 一些专家还认为,科学仪器的核心关键部件也具有共用性和通用性。核心关键部件研发周期长,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迭代升级特点明显。所以要充分重视核心关键部件的创新作用,建立良好的产学研结合体系,给予长期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正指出,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增长,中国科技仪表行业的产业链和技术实力发展迅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我国科学仪器行业仍存在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差、产品可靠性、稳定性、易用性差等问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科技画报

作者最近更新

  • 全球首款Transformer专用AI芯片Sohu发布
    科技画报
    2024-06-26
  • 国产科学仪器面临多重挑战,专家呼吁:完善创新生态 锻造科研“利器
    科技画报
    2024-06-01
  • 深圳市传感器与智能化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关于发布《润滑油质量多参量综合在线检测传感器》团体标准的公告
    科技画报
    2024-05-3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汉威科技:公司传感器已在国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力争在传感器行业领域产出更多的创新产品

    传感器专家网 2022-05-26

  • 从源头控制污染:甲烷传感器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

    四方光电 2024-09-12

  • 福州大学:可控超大孔结构和高延展性的明胶水凝胶传感器!

    传感器专家网 2022-05-24

  • 国产替代正当其时,四方光电引领柴油发动机氮氧传感器技术突破

    四方光电Cubic 03-14 16:0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科技画报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