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0年,这些制造业市场表现更为乐观

控制工程网 20200221

  • 半导体设备
  • 油服装备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但影响可能仅限于Q1:我们假设2月中旬左右疫情基本可控 (与此呼应,目前全国主要疫情暴发省份强制最早开工时间基本处于2月9日至13日)。即疫情影响时间或局限于一季度,这是我们坚定看好全年制造业复苏主线的原因。

  目前市场担忧的核心是一季度业绩预期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但展望2020年,工业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都将出现恢复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我们坚定看好制造业复苏。而按照行业属性、地域属性、在手订单、疫情防控措施、开工情况五个指标,我们认为油服装备、半导体设备、电力作业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受影响较小,市场表现更为乐观。



  主客观因素整体偏暖制造业有意愿有能力复苏

  SARS疫情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冲击有限:SARS暴发前后宏观经济正处于繁荣起步时期。我国于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冲击,GDP增速于2003年重回 “10”。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1998~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持续提升,2003年达到24.99%,其中制造业投资表现不俗,同比增速62.18%。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但影响可能仅限于Q1:我们假设2月中旬左右疫情基本可控 (与此呼应,目前全国主要疫情暴发省份强制最早开工时间基本处于2月9日至13日)。即疫情影响时间或局限于一季度,这是我们坚定看好全年制造业复苏主线的原因。

  2020年制造业复苏的意愿问题:一是中美贸易摩擦阶段性缓和。制造企业应对关税升级而做的产能搬迁布局基本完成, “新常态”下企业投资心态更为积极。二是库存周期向上。历史上看,工业企业的收入增速波动领先于工业企业库存波动。2018年四季度之前工业企业的库存水平比较稳定,但收入增速下滑很快;四季度之后,库存去化明显加速。这一轮库存的出清,为制造板块的复苏提供了契机,11月PMI超预期以及PPI回升是一个积极信号。三是短期内疫情对制造业不同板块的下游需求影响不一,但整体影响可控。

  2020年制造业复苏的能力问题:一是制造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有望进一步修复。2014年以来,这一轮工业企业资产负债表得以整体修复。但受2017年供给侧改革影响,长流程工业的资产负债率有效降低,离散工业的资产负债率反而上升,造成2017年以来制造业整体负债率掉头攀升。2020年IPO注册制和再融资新规有望出台,股权融资政策松绑,将为制造业 (尤其是离散型制造业)带来久违的资金甘霖。二是疫情对上述因素不构成直接影响。

  下游需求所受影响不大四大细分领域更为乐观

  既然疫情影响偏短期,我们无须考虑上游原材料的供给风险,只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下游需求、自身供给(开工率)。开工率取决于设备企业自身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下游需求。

  工程机械:下游开工普遍延迟,或淡季更淡。2004年挖机拐点主要受政策转向而非SARS疫情所致。今年,截至1月31日www.cechina.cn,挖机销量占比前十的省份中,除湖南外均出台了延迟复工政策,工程机械企业开工率所受地域影响不一。整体来看,2月是传统挖机销售淡季,今年短期销量预计淡季更淡,同时需警惕3~4月传统旺季需求后延。

  油服装备:下游需求受影响较小,关注油服企业开工情况。在需求端,国内三桶油不停产,海外油企不受疫情影响。在供给端,油服公司开工延后1周左右。湖北的石化机械受疫情影响较大,需关注具体开工情况;北京、上海等油服公司受影响较小,开工延后一周;其他城市油服公司www.cechina.cn,一般正常时间开工。我们认为,疫情对油服公司负面影响较小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2020年油服市场的景气度或可持续,民营油服企业历史包袱相对较小,业绩弹性较大,值得关注。

  泛半导体设备:整体冲击较小,重点关注复工节奏。泛半导体设备属于典型的专用设备,包括半导体设备、光伏设备和面板设备,其下游客户中的流片企业、面板企业、光伏电池片企业等均具有连续作业的特征,春节期间通常采取调休方式保障正常生产,客户对设备维护、采购需求基本不会受到冲击。此次疫情的冲击主要体现在短期内的开工节奏上 (开工节奏推迟最长不超过一个月),从而影响企业的一季报。

  电力作业机器人:疫情提升电力保障强度,行业有望充分受益。各地延迟开工政策排除电力行业——电网系统正常运行对疫情防控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对设备运行、巡视维护、高空作业等提出更高要求。电力作业机器人行业有望受益电力保障强度提升。以高空带电作业为例,带电作业机器人能够确保在正常供电的同时,替代作业人员完成多种复杂、危险的高空带电作业任务,保证作业质量。因此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带电作业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是大势所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控制工程网

作者最近更新

  • 工业机器人在2021年将有这六大发展趋势
    控制工程网
    2021-02-24
  • OPPO科技园数字化配电解决方案:助力5G移动终端发展
    控制工程网
    2021-02-23
  • 工业互联网创新正处于领跑关键阶段
    控制工程网
    2021-02-23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ASML超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成全球第一大半导体设备企业

    2019-11-25

  • 科索扩展了微处理器控制电源 适用于工业和半导体工业

    2020-02-27

  • 境外技术人才返岗难,国内晶圆厂扩产或降速

    2020-02-28

  • 中芯国际斥资11亿美元采购应用材料、东京电子半导体设备

    2020-03-04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控制工程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