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骗术,年关防诈骗
随着年关将至,诈骗分子利用这一时期人们出行、购物、交友等机会增多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多种新型骗局。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新骗术及防范建议:
1. 机票“退改签”+“共享屏幕”:
- 骗子可能声称航班取消,并提供帮助办理改签和支付赔偿金的服务,但要求下载特定软件进行操作。这些软件往往具备屏幕共享功能,一旦开启,骗子就能看到用户输入的所有信息,包括银行卡号、密码以及短信验证码。
- 防范措施:对于此类电话保持警惕,不要轻易下载不明来源的应用程序或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2. 假冒政府App+“薅羊毛”:
-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官方应用(如所谓的“卫健委”App),以小额补贴吸引用户加入,随后推出高回报的投资项目来骗取资金。
- 防范措施:谨慎对待未经验证的二维码链接,避免下载未知来源的应用程序;投资时务必核实平台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盗取语音+好友借钱:
- 骗子可能会设法获取受害者的语音片段,然后冒充其身份向朋友借款。
- 防范措施:即使收到熟悉的声音消息,也应通过其他方式确认对方身份真实性后再做决定。
4. 伪装短信+“安全控件”:
- 以积分兑换礼物为诱饵发送仿冒运营商短信,引导受害者点击恶意链接填写个人信息,甚至下载伪装成“安全控件”的木马程序。
- 防范措施:仔细核对短信内容中的网址是否正确,不要随意点击链接或下载附件;遇到类似情况可直接联系相关机构求证。
5. 冒充特定身份“设套”:
- 包括但不限于冒充租客实施“杀猪盘”诈骗、以上门维修名义偷装VOIP设备转换来电显示、或是冒充快递员进行刷单诈骗等。
- 防范措施:对于上门服务人员的身份要进行核实,尤其是涉及到安装设备或转账汇款等情况时更需小心;参与网络兼职时也要确保平台可靠。
为了有效预防上述各类诈骗行为的发生,公众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以下几点:
- 对于陌生的好友申请、短信链接加强甄别;
-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在不可信平台上泄露敏感信息;
- 开启手机银行App的“夜间锁”、支付软件的“夜间保护”等功能,降低风险;
- 学习识别常见诈骗手段,提高警惕性,不轻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同时,如果怀疑自己遭遇了诈骗,请立即停止一切交易行为并向当地警方报案。
查看全文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