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表示,计划对进口药品和半导体芯片征收高额关税,税率将从25%或更高开始,并且在一年内还将大幅上升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多次宣布计划对进口药品和半导体芯片征收高额关税,具体政策细节及影响如下:
1. 关税税率及实施时间
税率水平:特朗普表示,对半导体和药品的进口关税将从25%或更高开始,并计划在未来一年内进一步大幅提高。例如,他提到“今年晚些时候可能进一步增加关税”,甚至可能达到50%或100%。
实施时间表:相关关税政策最早可能在2025年4月2日正式宣布,并逐步生效。半导体和药品的关税预计从4月开始实施,随后逐步上调。
2. 政策目标
制造业回流美国:特朗普强调,加征关税的核心目的是迫使海外企业(尤其是半导体和制药企业)将生产转移至美国本土。他批评当前全球供应链过于依赖中国台湾、韩国、印度和瑞士等地区,并称“台湾生产了全球98%的芯片”,希望通过高关税吸引企业回美建厂。
减少对外依赖:白宫认为,通过关税可减少美国在关键产业(如芯片和药品)上的对外依赖,增强本土供应链安全。
3. 受影响行业及国家
半导体行业:
主要受影响国家/地区:韩国、日本、中国台湾。韩国是全球半导体出口大国,日本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领域占据优势,台湾则是先进制程芯片的主要产地。
产业链影响:台积电等企业可能因成本上升提高芯片报价(如7nm以下制程芯片报价或上涨15%以上),最终导致电子产品价格波动。
-药品行业:
-主要受影响国家:印度(仿制药出口大国)和瑞士(诺华、罗氏等创新药企业集中地)。这些国家对美出口规模较大,关税将直接冲击其市场份额。
4. 政策争议与潜在风险
国内分歧:特朗普团队内部对关税政策存在分歧。一方支持“渐进式”加税以避免通胀,另一方则主张全面征收高关税。
全球经济连锁反应:分析认为,关税可能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升级,亚洲股市(尤其是半导体股)已出现下跌趋势。此外,美国消费者可能面临物价上涨压力。
- 企业应对策略:部分企业(如苹果、台积电)可能通过转移生产至美国或与政府谈判豁免来规避关税,但短期内产能调整难度较大。
5. 其他相关关税措施
- 除药品和芯片外,特朗普还计划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4月2日宣布细节),并对石油、天然气、钢铁等商品加征关税,进一步扩大贸易保护政策。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以“美国优先”为导向,旨在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但其短期经济代价(如通胀、企业成本上升)和长期地缘政治影响(如盟友关系紧张)仍需观察。相关行业需密切关注4月政策落地及后续调整。
查看全文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