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碳化硅前五大厂
国产碳化硅(SiC)领域的前五大厂商主要包括以下企业(排名不分先后,按综合实力及产业布局列举):
1. 三安光电(600703)
核心优势:国内碳化硅垂直产业链龙头,涵盖衬底、外延、芯片及器件的全链条布局。其子公司湖南三安已建成6英寸碳化硅产线,月产能达1.2万片,并与意法半导体合作建设8英寸碳化硅晶圆合资厂,规划产能10000片/周。
技术突破:2023年与意法半导体签署协议,推动8英寸碳化硅量产,并计划建设配套衬底厂,年产能48万片。
2. 华润微(688396)
产业布局:作为IDM(垂直整合制造)企业,华润微覆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全流程。2020年推出工业级SiC SBD器件,2021年量产SiC MOSFET,2022年碳化硅器件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3倍,车规级产品已送样测试。
产能规划:6英寸商用碳化硅晶圆生产线已投产,目标2023年宽禁带半导体销售超亿元。
3. 天岳先进(688234)
技术领先:专注碳化硅衬底,具备6英寸和8英寸量产能力,产品覆盖导电型和半绝缘型衬底。其8英寸衬底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市场份额居国内前列。
应用领域: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及5G通信,是国内少数能批量供应大尺寸衬底的企业之一。
4. 士兰微(600460)
全产业链布局:通过子公司士兰明镓布局碳化硅芯片制造,2023年完成第一代SiC MOSFET开发并送样车用模块,规划月产能6000片6英寸晶圆。
资本投入:募资65亿元建设碳化硅功率器件生产线,达产后年产能将达14.4万片芯片。
5. 同光半导体
技术突破:专注于碳化硅衬底,2023年成功量产8英寸导电型碳化硅单晶衬底,保定厂区布局500余台晶体生长炉,年产能20万片。其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全球少数实现大尺寸衬底量产的企业。
行业地位:2024年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估值115亿元,技术专利超70项。
其他重要厂商
泰科天润:国内碳化硅功率器件产业化领军企业,覆盖650V-3300V全系列产品,湖南6英寸产线产能扩至10万片/年。
斯达半导体(603290):车规级碳化硅模块已批量供货,自主芯片的SiC MOSFET模块进入主驱控制器市场。
基本半导体:汽车级碳化硅模块定点近20家车企,深圳产线规划年产能7.2万片6英寸晶圆。
国内碳化硅行业呈现梯队化竞争,第一梯队企业如三安光电、天岳先进等已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第二梯队聚焦特定环节(如衬底或器件制造)。从区域分布看,江苏、山东、湖南等地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技术趋势上,8英寸衬底和车规级器件是未来竞争核心。
备注: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前后顺序不涉及行业排名,如有影响请告知删除,谢谢
如需更详细的企业动态或区域布局分析,可参考相关行业报告及企业公告。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日本村田制作所主要产品物料编码规则1天前
-
新能源汽车晶振配置全解析2天前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