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供应中断!全球车企急了
2025 年 4 月以来,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供应链危机。自中国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后,以稀土为核心原料的车用传感器供应出现断崖式中断,将大众、宝马、铃木、福特等全球车企推向停产边缘。
全球车企陷入“停摆漩涡”
6 月 3 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发出警告,称中国稀土出口许可证审批延迟及海关通关受阻,导致车用关键传感器供应中断,若情况持续,大众、宝马等车企可能在数周内面临停产风险。
作为欧洲汽车工业的 “心脏”,德国的困境仅是冰山一角。因稀土原料短缺, 博世集团德国工厂的 ABS 传感器产能已锐减 40%,直接切断了奔驰、奥迪等车企的制动系统供应链。
根据欧洲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披露,自4月份以来,欧洲各大零部件厂商提交的数百份稀土出口许可申请仅有25%获得批准。不少零部件供应商因为审批等待时间变长,使得产品交付不可控,相关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出现了短期停工的现象,进而导致部分欧洲车企停产。
除欧洲外,日本、美国、印度等汽车厂商同样未能幸免。由于来自中国的含稀土材料零部件未能按时到货,导致用于汽车电子系统和发动机部件生产计划受到影响,日本铃木汽车位于日本本土的部分汽车生产线暂时停止运营。
而美国汽车联盟早在5月就表示通用、福特等车企的稀土库存仅能维持2到3周。到了5月底福特便宣告暂停主力SUV车型探险者Explorer的生产。
此外,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也发布了紧急通报,印度三大车企塔塔、马鲁蒂铃木、马恒达的稀土磁铁库存仅能维持三天正常生产。如果无法及时得到补充,那么印度汽车行业出现全面停产的情况难以避免。
今年5月,代表通用、丰田、大众、现代等主流车企的汽车创新联盟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MEMA)向美国政府发出联名信表示,若无法稳定获取稀土磁铁供应,汽车供应商将无法生产包括自动变速箱、节气门体、交流发电机、各类电机、传感器、安全带、扬声器、照明设备、动力转向系统及摄像头在内的关键汽车零部件。在严重情况下,可能被迫减产甚至关闭车辆组装生产线,美国汽车工厂存在停产风险。
稀土 “卡脖子”
这场危机的根源,直指稀土在传感器、汽车制造中的 “不可替代性”。作为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稀土凭借其特殊的原子结构而十分活跃,具有丰富的磁、光、电性能,因此成为生产高端传感器的关键材料。
在磁传感器领域:钕、镝等稀土元素是制造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的核心原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传感器等。
光电传感器方面:掺铒、镱等稀土元素的光纤,是用于激光雷达光源的核心增益材料,由于制造难度极大,其生产核心技术及其工艺一直都被国外光纤企业垄断,目前已被限制进口。而铈基氧化物则是图像传感器滤光片的关键涂层材料。
压力 / 温度传感器:铌酸锂等稀土晶体因优异的压电效应,被用于 MEMS 压力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其测量精度较高,远超非稀土材料方案。
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中国居主导地位,控制了全球稀土70%的产量和90%的精炼产能。
面对上述困局,部分企业已开启 “自救模式”。德国大陆集团(Continental)近期宣布,成功研发出一项创新传感器技术——eRTS,该技术可帮助汽车制造商显著减少用于增强磁铁耐热性的稀土元素用量。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团队也于今年1月宣布,成功制造出不使用稀土、以随处可见且易于获取的碳为原料的磁体。但这些技术距离规模化应用仍需时日。
对于外国企业因稀土短缺面临停产一事,6月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稀土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对于符合规定的申请,中方将予以批准,促进、便利合规贸易。
6月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再次回应稀土出口管制,表示随着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各国对中重稀土在民用领域的需求量正持续增长。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充分考虑各国在民用领域的合理需求与关切,依法依规对稀土相关物项出口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已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的合规申请,并将持续加强合规申请的审批工作,中方愿就此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出口管制沟通对话,促进便利合规贸易。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100%国产可控!又一家雷达厂商启动上市辅导传感内参06-30 16:30
-
华为系创业!国产汽车传感器龙头冲刺港股IPO传感内参06-27 19:06
-
传感器供应中断!全球车企急了传感内参06-18 15:45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