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在隧道和山区环境中的精确定位挑战与解决方案

每天懂一传感器 20250729

  • 激光雷达
  • 毫米波雷达
  • 高精地图
​精准定位是自动驾驶得以实现的核心技术之一。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准确了解自身在道路上的位置,才能安全地规划路径、保持车道、避让障碍。常见的定位技术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如GPS/北斗)、惯性测量单元(IMU)、激光雷达(LiDAR)、摄像头(视觉SLAM)以及高精地图匹配等。

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不仅依赖于算法与决策能力,更取决于其在各种复杂环境中的精确定位能力。尤其是在信号受限的区域,如隧道和山区,系统必须依靠车载传感器和高精度地图等手段,确保持续、可靠的定位。

面对卫星信号完全或部分丢失的情况,自动驾驶系统通常采取多传感器融合策略,包括激光雷达、视觉SLAM、惯性导航系统(IMU)以及高精度地图匹配等。不同场景下,系统会根据特征丰富度和环境复杂性动态调整定位方案。

传感器与定位技术综述

1. 惯性导航系统(IMU)是自动驾驶中的短期定位保障,尤其在短暂信号缺失的环境中。然而,其漂移累积特性决定了其不能长期作为独立定位手段,通常需要与其他传感器融合。

2. 激光雷达(LiDAR)具备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环境建模能力,尤其适合隧道内或山区等结构复杂、信号受限的区域。通过对点云数据的实时匹配,车辆可在地图中定位自身位置。

3. 视觉SLAM则依赖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在光照充足、特征丰富的环境下,视觉SLAM具有低成本、高分辨率的优势。但在逆光、雨雪或隧道内低光环境中,其性能受限,通常与IMU组合使用。

4. 高精度地图(HD Map)为自动驾驶提供先验环境信息,通过地图匹配技术,可极大提升定位精度。尤其是在隧道入口、出口或复杂道路节点,地图匹配成为定位误差校正的关键。

隧道与山区的定位挑战

在隧道内,GPS信号完全屏蔽,车辆必须依靠SLAM和IMU进行闭环定位。如果车道线清晰、入口结构可识别,系统仍可在较短时间内维持较高精度。但若隧道结构单调、无车道线,或车辆间形成复杂交通环境,则定位误差将显著增加。

山区环境虽不完全屏蔽信号,但山体、峡谷和树林仍可能造成信号多路径效应和间歇性丢失。道路弯道多、坡度大,给IMU的姿态测量带来更高要求,同时复杂环境也为SLAM系统提供丰富特征,同时增加了感知不确定性。

典型实践与解决方案

1. 车道线与视觉辅助:部分厂商在隧道内部布设特殊车道线或RFID标识,辅助车辆完成长距离定位。即使车道线中断,通过IMU与车轮速度组合,车辆仍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车道。

2. 隧道SLAM地图:高频通行的车队(如公交或校车)在进入隧道前会预先测绘其内部结构,构建3D点云地图。在隧道内,车辆利用点云匹配完成定位,驶出后由GNSS校正。

3. 高精地图支持:百度Apollo、Pony.ai等系统在进入隧道前通过高精地图与传感器联合定位,驶出隧道时识别入口结构并锁定位置,从而修正隧道内的累积误差。

4. 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在L2及以上自动驾驶系统中,激光雷达配备率超过60%。毫米波雷达在烟尘、雨雪等恶劣天气中穿透性强,用于目标跟踪和环境感知,是隧道场景的重要辅助。

5. 多模态冗余定位:Waymo等国外企业在隧道区域部署惯性导航地标的结合方案,以提升定位鲁棒性。特斯拉早期主要依赖视觉+GPS,但其在进入中国隧道测试中出现较大误差,后续已与百度合作,将高精地图整合进FSD系统。

未来技术趋势

1. 低轨卫星定位:LEO卫星(如SpaceX星链)有望扩展卫星覆盖范围,提升半遮挡区域的可用性。华为预测6G时代将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通过地面与非地面网络一体化。

2. 6G与V2X技术:未来6G网络或将内置定位功能,结合C-V2X通信,实现实时协同定位与环境感知,增强系统安全冗余。

3. 智能传感器升级:高性能IMU(如光纤陀螺)与新型融合传感器(毫米波+视觉)正在研发中,有望进一步降低惯性漂移,提高环境感知能力。人工智能在SLAM中的应用也日益成熟,提升了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

4. 云端与边缘计算:通过边缘计算与云端协作,车辆可实时上传环境数据,借助远程计算资源辅助定位与地图构建,即使在GNSS信号缺失的环境下,也能进行精确校正。

结语

隧道和山区定位是自动驾驶走向高阶智能的必经之路。当前,融合IMU、SLAM、高精地图与多传感器协同的方案已广泛应用,未来随着通信、感知与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自动驾驶车辆在复杂环境中的定位能力将迈上新台阶,为智能交通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查看全文

点赞

每天懂一传感器

作者最近更新

  • 你可能不知道的“力”之感知者——聊聊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怎么工作的
    每天懂一传感器
    2天前
  • 看不见的空气杀手:聊聊PM2.5传感器是怎么帮我们看清新空气的
    每天懂一传感器
    2天前
  • 你每天都在用,却未必知道它叫压电式传感器
    每天懂一传感器
    2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我国汽车传感器产业需尽快掌握核心技术

    2018-12-05

  • 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技术让国产快递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

    2018-12-06

  • 带多种传感器的药物配送机器人在国内医院中的应用

    2018-12-06

  • 传感器在智能装备方面的三个创新应用趋势

    2018-12-23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每天懂一传感器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