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失效怎么判断?4 步排查 + 常见原因解析

深圳光特通信-豆子 20250822

  • 光模块
  • 光纤通信



光模块没反应、传不了数据?别慌!按下面步骤查,既能快速判断是不是模块坏了,还能知道常见失效原因,排查更高效。

第一步:先看 “表面”,排除连接问题(附常见原因)

很多时候不是模块坏了,是连接或清洁出了问题,先查这些:

1. 查外观(看有没有物理损坏)

◦ 看模块外壳:有没有裂、变形(常见原因:插拔时用力过猛、设备震动碰坏);

◦ 看接口插针:有没有弯、生锈、断(常见原因:插错接口硬怼、环境潮湿氧化)。

1. 查插紧没(避免松动导致 “假失效”)

◦ 模块插设备(交换机、网卡)里:有没有插到底、松动(常见原因:插拔后没卡紧、设备端口卡扣坏了);

◦ 光纤头(SC/LC 接口):有没有插错(比如单模头插多模模块)、没插到位(常见原因:接口型号混装、插拔太随意)。

1. 擦干净(灰尘油污是信号杀手)

◦ 光纤头和模块接口有灰、指纹或油污:会让信号衰减甚至断连(常见原因:环境灰尘多、手直接摸接口),用专用清洁棒擦一擦再试。

1. 看灯和状态(初步判断通断)

◦ 设备端口灯:绿灯常亮 / 闪烁 = 正常,红灯 / 不亮 = 可能有问题(常见原因:模块没识别、链路断了);

◦ 登设备后台(如交换机 Web/CLI):端口状态显示 “down”= 没通,先重启端口或设备(可能是设备临时识别故障),还不行再往下查。

第二步:换一换,定位坏的部件(附失效原因)

用 “替换法” 快速分清是模块坏了,还是设备 / 光纤的问题,同时能对应常见失效点:

1. 换模块:测原模块是不是真坏

◦ 拿一个确定好用的同型号模块,换下疑似坏的。如果换后灯亮、端口 “up”,说明原模块失效(常见原因:模块老化、芯片烧了、长期高温工作损坏)。

1. 换设备端口:排除端口故障

◦ 把疑似坏的模块,插到其他正常设备的同类型端口上。要是还不行 = 模块大概率坏了(原因同上);要是能行 = 原设备端口坏了(不是模块问题)。

1. 换光纤:排除跳线问题

◦ 换一根好的光纤跳线(注意单模 / 多模不能混,否则模块也用不了)。如果换光纤后正常,说明原光纤坏了(常见原因:光纤折太狠、接头磨损、跳线老化),不是模块失效。

第三步:测功率(有工具更准,附失效原因)

如果有光功率计,测 2 个关键值(对比模块说明书上的 “正常功率范围”),直接定位模块核心问题:

1. 测 “发射功率(Tx)”

◦ 要是功率超出范围(太低或太高):说明模块 “发射端” 坏了(常见原因:发射芯片老化、模块内部电路故障)。

1. 测 “接收功率(Rx)”

◦ 没功率或低于正常范围:说明模块 “接收端” 坏了(常见原因:接收芯片损坏、模块进灰挡住接收口)。

小贴士:也可以测光纤链路衰减(包括跳线、接头),如果衰减超模块最大承受值(比如单模模块一般≤12dB),是光纤问题(接头松动、光纤损耗大),不是模块坏。

第四步:总结:满足 1 条就是模块失效(附核心原因)

• 模块外观明显坏(裂、插针断):多是物理损伤导致;

• 换好模块后,原故障消失:原模块大概率老化、芯片坏或电路故障;

• 模块插多台正常设备都用不了:模块核心功能失效(发射 / 接收端坏);

• 光功率测试显示发射 / 接收异常:模块内部硬件(芯片、电路)损坏。


查看全文

点赞

深圳光特通信-豆子

作者最近更新

  • 光模块失效怎么判断?4 步排查 + 常见原因解析
    深圳光特通信-豆子
    08-22 16:21
  • GIANTECH 深圳光特通信光模块核心差异专业解析 (SFP/SFP+/SFP28/QSFP+/QSFP28)
    深圳光特通信-豆子
    08-16 12:21
  • 深圳光特通信光纤无人机专用光模块:革新通信技术,重塑无人机应用边界
    深圳光特通信-豆子
    07-05 17: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中国科大实现500公里地基量子密钥分发

    2020-03-16

  • 道阻且长!中国将引领全球光模块市场

    2020-04-08

  • 工信部公示涉及光模块光纤测试等多种通信行业标准

    2020-04-17

  • 实验性的光子芯片完成疯狂的44Terabit网速试验

    2020-05-2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深圳光特通信-豆子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