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平米存量房 + 3.1亿老人:鸿雁瞄准的不是风口,而是确定性
杭州的一个老朋友,家里房子是十几年前买的,一直让父母住着。去年冬天,他母亲在浴室里滑了一跤。幸好没出大事,但那一下,全家人都慌了。事后他们才意识到:灯光太刺眼、瓷砖湿了就打滑、应急提醒更是缺失。
最后,他们没有搞大装修,只是换了几样东西:带跌倒检测的灯、带扶手自动翻盖还能杀菌的马桶、厨房里多了燃气传感器和阀门。花的钱不算多,但生活一下子安稳了。老人觉得顺手,孩子们也安心。
这类故事,如今越来越常见。很多家庭不再追求“推倒重来”的大翻新,而是选择小范围改造,把最关键的痛点解决掉。背后折射的,是市场正在从“新”往“改”转。
01
存量房:一个500亿平米的大盘子
我们不妨看一组数字。全国大概有500亿平米存量房。按照“20年一轮装修”的规律,每年差不多有25亿平米进入二次装修;就算拉长到50年,也还有10亿平米需要改造。
500亿平米存量房 + 3.1亿老人:鸿雁瞄准的不是风口,而是确定性,智哪儿,9分钟
这个量已经远超当下的新房交付。换句话说,行业的重点,正慢慢从“卖新房”变成“怎么把旧房用得更好”。
鸿雁很早就意识到这点。它没有继续把力气压在大项目上,而是转向“轻量化改造、即装即用”的产品思路,专盯存量市场的需求。
02
局改:小投入,大体验
年轻家庭的诉求很直接:不想折腾,但也想改善。预算有限,工期太长也吃不消。所以他们更愿意在几个关键环节上精准改善。
在客厅,五千块装套智能照明系统,就能切换观影、会客、休闲模式,氛围立刻不一样。
在卧室,换个鸿雁的智能开关面板,老人依然能像过去一样开灯,年轻人却可以用手机和语音控制。
在厨房,加个燃气传感器和智能阀门,几千块钱,三秒内自动关断,最核心的安全隐患解决了。
这种改造不需要搬家,不用大拆大建,预算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装好就能用。
鸿雁的模块化产品,正好踩在这个点上。像智能面板,插上就能用,不需要额外学习成本。对用户来说,这是“低门槛、高回报”的尝试。
03
适老化:3.1亿人的必需
局改是年轻家庭的改善选择,适老化则是老年群体的刚需。
中国已有3.1亿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22%。在“9073”养老格局下,90%选择居家养老。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老人,仍然生活在家里。
风险点也随之而来:
卫生间跌倒,占了老人居家事故的一半;·
厨房里的火灾、烫伤,屡见不鲜;
夜里摸黑起身,灯光不足,风险更高。
过去的适老化,大多是物理手段:防滑砖、扶手。但如今,智能化让适老化升级成了“安全+尊严+自主”的整体方案。
鸿雁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很细:
卫生间:毫米波跌倒检测灯、自动控温的智能浴霸、带杀菌的智能马桶,配合智能换气,既安全又舒适;
厨房:燃气传感器+阀门三秒关断,加上感应照明,简化操作;
康养卫浴:鸿雁组建了专业团队,把智能卫浴与适老化结合,能在家庭、公建、康养地产等多场景落地。
这已经不仅仅是卖产品,而是提供一整套空间智慧解决方案。
04
服务闭环:安家平台与“鸿小雁”
产品好是一方面,能不能真正落地才是更大的难题。存量市场分散,单个项目小,装和售后都麻烦。
鸿雁的答案是“安家平台”。它把方案设计、安装调试、售后运维串成闭环。过去那种“买产品靠运气,售后靠人情”的情况,被替换成了可复制的标准流程。公司内部的数据很直观:接入平台后,客户留存率比过去提升了不少。
更有意思的是,鸿雁上线了一个 AI 助手——“鸿小雁”。名字挺俏皮,但功能不简单:能远程诊断、方案咨询、排查故障。很多问题不用等人上门,第一时间就能解决。对用户来说,体验更顺畅;对企业来说,服务成本也省了不少。
05
为什么是鸿雁?
智能家居玩家很多,为什么特别提鸿雁?
首先,它有四十多年照明和电工经验,产品打磨得很扎实。其次,它敢于主动转型,从“卖灯”到“卖场景”,从“跑大项目”到“深耕存量市场”。更关键的是,它把服务和平台能力结合起来,把零散的需求,做成了可复制的模式。
当行业里很多企业还在“概念大战”时,鸿雁已经在卫生间、厨房、康养卫浴这些最接地气的场景里,跑出了清晰路径。
06
确定性的赛道
房地产退潮后,行业最稀缺的是确定性。
局改和适老化,正是这样的确定性赛道:
背后是500亿平米存量房,每年几十亿平米要改造;
面向的是3.1亿老年人的刚性需求;
政策端也在不断鼓励“智改”“适老化”。
这些都意味着,这不是昙花一现的风口,而是一条长坡厚雪的道路。
杭州那位朋友后来跟我说,现在他母亲夜里起身,脚下会亮起一条柔和的光带;厨房做饭时,燃气异常能三秒关断。更多时候,什么都没发生。
听上去很寻常。但或许这正是局改和适老化的意义:智能家居,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守护。鸿雁,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给出答案。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高通道数雷达如何消除模糊性感知论坛17小时前
-
看不见的“耳朵”——聊聊真空传感器的那些事感知论坛16小时前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