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达人科创观察营”在沪举行,探讨如何搭建科创传播的“鹊桥”

澎湃新闻 20250923

  • 人工智能
  • 物联网
  • 生物医疗

8月31日,由上海市科委主办的“网络达人科创观察营”在沪举行。来自果壳、混知、锚点节目的负责人以及多位B站UP主参与,为“如何把晦涩的硬科技讲成大众愿意听、听得懂、传得开的故事”建言献策。

多位网络达人被授予科创观察员身份。

果壳创始人嵇晓华结合自己多年实践提出,“硬科普”区别于传统生活科普,因聚焦前沿科技,需要在面向特定受众(如投资者、产业界、政策制定者)时,降低科研的理解门槛。他建议在类似“创·在上海”这类重要大赛的路演中增设科技传播环节,要求项目方用清晰易懂的语言阐述技术原理与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园区、企业自主开展科技传播;此外,还可以通过项目制或工作室方式引入科技大V,联合科学家制作高质量科普内容。

“混知”创始人陈磊指出,科普的核心是“激发兴趣而非培养专家”,需通过创新形式(如漫画、视频、直播)将抽象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他呼吁将科普纳入制度化、系统化传播渠道,如进入校园、社区,形成持续影响力; 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为科创事业储备未来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袁岚峰强调经典科普内容需通过多级传播才能触达更广受众。他介绍了其参与电视节目《锚点》的制作经验,包括聚焦科学家核心贡献,用专业对话展现科研价值等。

多位参与者指出,当前科普创作面临资源有限、商业化困难等挑战,需建立更稳定的支持机制:包括提供内容创作“绿色通道”,便于科普作者接触科研院所与企业;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获得流量与资源倾斜,对优质科技内容给予推荐支持;通过项目资助、商业对接等方式,保障科普创作者可持续产出。

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博士,B站百大up主唐骋表示,生命科学此类垂类科普领域面临受众窄、变现难问题,建议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深度合作,解决内容来源问题。

财经科普账号“饭统戴老板”的负责人夏远薏建议,例如浦江创新论坛、生物医药产业周等重大科技活动应提前规划传播节奏,协调分工,形成集中声量。

上海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将通过科普产业化政策、职称评定通道、项目资助等方式支持科技传播人才。未来将重点推动内容共创与场景创设,联合创作者与科学家开发优质内容,改善资源对接服务,提升上海科创影响力。

查看全文

点赞

澎湃新闻

作者最近更新

  • 宇树机器人首次有了仿生人脸
    澎湃新闻
    1天前
  •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发布《上海宣言》,全面推动绿色转型
    澎湃新闻
    4天前
  • 机器人组团上岗、项目工程数字化,浦东机场的智能制造让国际工程师代表团变身“夸夸团”
    澎湃新闻
    4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浅谈我国医疗智慧物联网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2018-12-03

  • 从MEMS专利数量分析我国MEMS传感器产业现状

    2019-03-28

  • 诺基亚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城市传感系统

    2018-12-06

  • 北斗首次发布民用领域物联网无线数据模块产品

    2018-12-0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澎湃新闻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