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欧去稀土化主要措施

QQ 20250925

  • 稀土供应链
  • 重稀土技术



日本的去稀土化措施

日本主要通过技术研发和资源开发双轨并行来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在技术层面,日本企业如Proterial金属和信越化学研发高效使用重稀土的技术,将用量减少至2000年的十分之一;大同特殊钢开发出不含重稀土的磁铁,已被本田混合动力车采用;大金工业则推出稀土用量减少95%的空调产品。

在资源开发方面,日本计划2026年1月启动南鸟岛深海稀土试采,利用"地球号"钻探船在5500米深处采集稀土泥浆,该项目总投资120亿日元,预计2028年后实现商业化应用。

此外,日本还与欧盟建立"经济2+2"对话机制,共同开发稀土供应链。

美国的去稀土化措施

美国采取政府主导与企业合作的方式重建稀土供应链。

国防部罕见投资4亿美元收购本土最大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的优先股,并以保底价采购其产品;苹果公司预付2亿美元与MP Materials签订稀土磁体长期协议。

美国重启怀俄明州布鲁克稀土矿(70年来首个新稀土矿),并在俄亥俄州勘探新矿。

技术层面,美国通过高薪挖角中国稀土人才及走私冶炼设备试图突破技术壁垒,但重稀土精炼能力仍近乎为零。

此外,美国与日本提议共建稀土加工体系,包括在东南亚设联合精炼厂及建立储备共享机制。

欧盟的去稀土化措施

欧盟通过立法支持与跨国合作推动稀土自主。

2023年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到2030年实现10%的稀土本土开采、40%本土加工和25%回收利用。欧盟公布47个战略项目,包括开发瑞典基律纳稀土矿(欧洲最大矿床)和法国拉克精炼厂。

国际合作方面,欧盟与乌克兰、澳大利亚及格陵兰岛签署资源开发协议,并与日本成立"日欧竞争力联盟"共同开发格陵兰岛稀土。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内部对稀土项目存在环保争议,法国回收工厂曾因抗议停工,且专家评估其2030年目标可行性趋近于零。

三方共同面临的挑战

尽管日美欧均大力推动去稀土化,但均面临结构性难题。中国掌握全球90%的稀土提纯专利(如串级萃取技术),量产纯度达99.9999%,而欧美技术普遍停留在99.5%水平且成本高出2-3倍。稀土产业链重建周期长(需10-15年)、投入大(超1000亿美元),且环保法规制约严重。例如日本深海稀土开采成本是中国的三倍以上,欧盟本土稀土矿开发难度大且民众反对强烈。当前全球稀土精炼产能92%集中在中国,短期内难以撼动这一格局

查看全文

点赞

QQ

作者最近更新

  • 美日欧去稀土化主要措施
    QQ
    20小时前
  • X5R和X7R只差了一个“2”(下)
    QQ
    3天前
  • "工业大米"MLCC新势力(上)
    QQ
    09-17 08:51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QQ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