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感知,智能同行
中国(上海)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展览会SENSOR CHINA 2025已于9月24日-26日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今年展会以“感知十年,联接无限”为主题,迎来十周年里程碑时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创新成果,为我们全面展示传感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无锡芯感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展会带来了全方位产品矩阵,从晶圆、封装片、芯片到模组总成,覆盖MEMS压力、流量、红外、温度、气体、霍尔电流传感器,以及汽车专用的转速、位置传感器,技术实力一览无遗。
其副总经理汪保成先生表示,除汽车外,医疗健康与消费电子发展稳健,营收占比超70%。公司在车规级MEMS传感器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已获得长安、奇瑞等车企的数十个定点项目。通过坚持从芯片设计到模组制造的全流程自主掌控,芯感智正稳步推进其国产化替代战略。另外,近一年家电领域增长势头迅猛,已和洗衣机、咖啡机等领域的国际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拓展了应用场景。
芯感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整合:从芯片研发、封装制造,到流道结构设计、信号调理、温度补偿,再到后端的信号显示、通信功能,甚至包括一些边缘算法,都已完整集成到模组里。这样一来,不再是“半成品”芯片,而是能直接落地使用的完整解决方案。
随着工业4.0不断深入,传感器在物联网(IOT)体系里,早已不只是简单的信号采集设备了。从信号采集到处理、传输,整个链路都需要集成算法、优化数据交互能力,才能更好地适配智能化生产需求。芯感智的模组集成方案,正是顺应了发展趋势,让产品既能满足当下需求,也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同时,汪总透露,公司正在计划投入建设一个约12000平方米的新厂房。这个厂房未来将主要用于车规级模组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车规产品的产能和交付效率,为后续汽车电子业务的规模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松柏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以电化学、催化燃烧及光学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不止于制造传感器,更致力于通过多技术融合创新,提供定制化方案,为工业安全、环境监测、医疗健康甚至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精准感知能力,赋能行业智能化、安全化发展。
其总经理靳亚龙先生表示,本次展会系统展示了三大技术方向激光遥测类、电化学平台和MINI传感器等明星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其铅氧型氧气传感器正是实现气体传感领域关键技术突围的“拳头产品”,打破了核心部件市场90%以上被进口品牌垄断的格局。保障了供应链安全,更标志着松柏在气体传感领域具备了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的实力。
氧气传感器的国产化之路挑战巨大。首当其冲的是核心技术团队的组建,在专业人才稀缺的背景下,如何吸引、培养并稳定一支具备研发能力的队伍,是松柏起步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国内在相关的精密制造工艺上几乎毫无积累,松柏从零开始,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工艺研发与生产验证,通过无数次迭代,才逐步建立起稳定、可靠的生产体系。最终的成功,依赖于团队、材料、工艺三大难关的同步突破。
最后,靳总透露:“我们的愿景始终是’万物互联,嗅探世界’。物联网时代的传感器,早已不再是独立的感知元件,而是智能化、节点化的数据源头。”具体来说,规划聚焦于三点:
产品智能化:将算法嵌入硬件,使传感器能进行初步诊断与预警。
连接模块化:推出集成通讯功能的模组,助力客户快速部署。
平台集成化:让数据无缝对接各类物联网平台,实现从监测、分析到决策的闭环。
JDI晶端显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Japan Display Inc. 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 其销售及市场营销部总监杨沪春先生表示,公司正在围绕“三大支柱”进行转型。传感器领域是便是其中之一,希望能通过这次展会找到有潜力的客户和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伙伴。
JDI晶端显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销售及市场营销部总监 杨沪春
JDI技术支援经理管益川先生介绍了参展亮点,包括第一,高灵敏度新型触控传感器Zinnsia,可以把木材,大理石,织物,皮革甚至植物都变成触控媒介。第二,触觉压力传感器,可以实现高精度、大范围的压力感测,实现压力分布的高精度可视化。第三,可拉伸传感器,可以像皮肤一样能够伸缩弯曲和扭曲,非常适合可穿戴和医疗设备。最后还有一个OPD(有机光电二极管)传感器,在柔性基板上形成有机光电探测层,轻薄柔性,适合下一代生物识别技术。
杨总表示;“我们的相关技术储备得比较早, JDI以前专注于中小尺寸的半导体显示业务,在TFT有源驱动和半导体制造工艺上有较好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如今也在寻求一些新的突破,例如传感器。这次介绍的相关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机器人等领域,这对于公司来说既是挑战,同时也意味着新的机遇。”
JDI的优势在于,高精度和快速响应。显示行业最在意的就是反应速度,毫秒级。现在的产品除了偏向于数字传感器比传统某些反应速度更快,同时体积更加小巧。材质方面采用到很多的柔性材料,使得用户在设计上能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传统传感器带来的一些痛点。
赛卓电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有五大产品线,分别是速度、位置、电流、角度、电机编码器。在本次SENSOR CHINA上主要展出了以下产品:
全新一代的电流产品。客户特别是光伏领域颇受欢迎,性价比高安装便捷。
双路的线性霍尔位置传感器。已经量产了,未来会在各大座椅厂、主机厂加大推广。
全新的3D角度传感器。一颗芯片感应XY、XZ、YZ三个层面,解决所有的角度问题。比如汽车转向机的转角控制,和游戏手柄、工业摇杆都可以使用。
其销售总监甘泉先生表示,赛卓电子核心业务为车规级传感器芯片,同时覆盖电源管理和电机驱动芯片。公司70%销售额来自汽车领域。为确保供应链安全和质量可控,公司自主投资建设了车规级封装厂,并具备五大创新点:1. 原生车规:从设计到建设完全遵循车规标准。2. 高标准:无尘车间等级达1000级,远超普遍的万级标准,提升产品合规率。3. 一体式:CP测试、封装、FT测试全流程一体化完成,减少周转,提升质量稳定性。4. 柔性化:同一产线可柔性化生产车规、工业、消费级产品,兼顾品质与性价比。5. 特制化:可为客户定制特殊封装形态,满足个性化需求。
赛卓电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甘泉
芯片产业链比较长,大陆地区芯片制造整体制造实力和海外相比存在不足。伴随传感器对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在制造工艺没有提升情况下,良率包括精度可能是达不到的。为了解决这种痛点,赛卓首先从设计包括软件尝试做一些补偿方案。比如差分式的设计,消除噪声。或者做一些温飘补偿,降低一些不可控的精度风险。其次,制造完之后进入一个中间检测环节。重新标定它的程序,第二次校准,让传感检测区间处于一个标准要求的区间范围之内。第三,出厂以后,还有封装。封装之后还有终测,把一些不良品排除掉。赛卓通过前端、中端、后端优化方式,保证最终出厂的芯片是满足客户需求的。
因此,甘总坚信:再过5年,赛卓市场占比份额会越来越好。
浙江富乐德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收购拥有70多年历史的日本大泉制作所,获得了其在NTC热敏电阻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匠心精神,并正通过中国本土化的研发、生产与产业链整合,实现降本增效,旨在成为中国传感器市场的重要竞争者。
其销售总监陈一郎先生表示,此次展示了汽车、医疗、家电和储能的众多产品。希望通过日本的品控,保证自身在陶瓷材料上的技术积累,结合中国整个产业链进行降本,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国产化。
富乐德母集团的拳头产品,磁性流体应用面极广,最简单的就是手机的话筒,有磁性流体,抗震动效果更好,让音响的真实度更高。同样的传感器领域也可以使用,带来的作用就是抗震动,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领域。
浙江富乐德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陈一郎
陈总透露,“我们目前准备推出一个PTC的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主要功能是加热作用,这个也是看到整个市场新能源汽车上会用到该产品,产值潜力很高。希望进行一些合作开拓,该产品目前正和欧洲那边进行一些合作。”
未来,富乐德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第一,新能源汽车。第二,AI智能带来的光通信领域的增长。智能算法需要大量的光模块,包括现在热门的1.6T的光模块。第三,智能工业。
听完这么多生动的企业介绍,真是感触良多,各具千秋,百花齐放!相信,如同展会的十年盛况,我们在探索传感器的道路中将继续铭记初心,砥砺奋进,也希望在这个SENSOR CHINA的大舞台上看到更多熠熠生辉的新老面孔!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开放的、软件定义的自动化赋能,施耐德电气塑造智慧物流“新范式”湾区科技日报09-23 18:36
-
自主引领破局,智能驱动未来 ——埃夫特焊接行业创新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成功举办湾区科技日报09-23 18:26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