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华为、小米力挺!中国第一光学传感器厂商冲刺港股IPO
9月29日,香港联交所官网披露,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聚芯微”)正式递交H股上市申请,拟登陆港交所主板,海通国际与中信证券(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光学传感器领域的领军企业,聚芯微已累计完成 10 轮融资,2025 年 7 月刚完成 D + 轮融资,募集资金总额达 5.1 亿元,投后估值攀升至 53 亿元。其股东名单中,OPPO 广东移动通信持股 3.82%、华为旗下哈勃科技投资持股 3.66%、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持股 1.26%,智能终端巨头的集中加持,不仅印证了公司技术实力,更凸显其在光学传感器国产替代赛道的战略价值。此次冲击港股,聚芯微将进一步对接国际资本市场,加速推进智能感知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
深耕智能感知领域
成立于2016年的聚芯微,核心定位为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芯片+算法”深度融合的模式,为下游场景提供高精度感知与智能交互能力。经过近十年发展,公司已构建起覆盖11条产品线的多元矩阵,业务版图延伸至移动智能设备、物联网、机器人、数字孪生及汽车电子等高增长领域。
在核心的光学传感器赛道,聚芯微表现尤为突出。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按2024年出货量计,公司不仅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市场份额达11.2%,其产品还具备多项行业领先特性——多合一光学传感器可穿透最低0.5%透光率的CoE OLED屏幕,捕捉屏幕光PWM波形黑帧画面,通过帧刷新同步模式优化OLED屏幕光照调节算法,为智能设备提供更自然的视觉体验。
除光学传感器外,公司在其他领域亦实现突破。智能音频功放领域,2024年以8.3%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二,产品可在复杂环境下优化音质并保护扬声器,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LRA驱动芯片市场排名全球第三,2024年出货量占比4.1%,凭借自主研发控制算法,实现细腻触控反馈,正从手机向AR/VR、游戏手柄等场景拓展;3D ToF图像传感器领域,同样以1.6%的全球份额位居第三,其中3D iToF产品在国内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8.4%,可支持人脸识别、机器人导航等场景,3D dToF产品则具备40米长距探测能力,已进入设计导入阶段。
业绩高速增长
财务数据显示,聚芯微近三年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2022-2024年营收分别达1.27亿元、2.42亿元、6.6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28.7%;2025年上半年延续高增长态势,实现收入4.00亿元,较2024年同期(2.60亿元)同比增长53.6%。净利润方面,2022-2025上半年分别为-1.37亿元、-1.10亿元、973.4 万元及 2071.7万元。
业务结构上,智能感知产品为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贡献86.0%营收,其中光学感知(44.9%)、智能音频(36.7%)为主要细分板块;机器视觉与影像技术产品则成为新增长曲线,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达7.0%、7.0%,较2022-2023年的零星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
市场空间广阔
从行业环境看,聚芯微正处于半导体传感器国产替代的黄金发展期。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感知芯片出货量达273亿颗,预计2029年将增至389亿颗,复合年增长率7.3%;中国光学传感器市场虽被国际巨头主导,但国产化率正快速提升,2024年国内厂商合计份额不足30%,替代空间广阔。同时,新能源汽车、AI、AR/VR等新兴领域推动高精度感知需求激增,为公司业务拓展提供增量市场。
尽管面临国际竞争(如奥地利AMS、台湾敦泰等企业在光学传感器领域的先发优势)、技术迭代快等挑战,但凭借技术壁垒、国产替代红利及多元化布局,聚芯微有望在港股上市后进一步巩固 “中国第一光学传感器厂商” 地位,推动国内智能感知产业向更高精度、更广场景突破,为全球智能设备创新提供 “中国传感器方案”。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
OPPO、华为、小米力挺!中国第一光学传感器厂商冲刺港股IPO科技关注10-10 14:58
-
出货量破百万!国产高端工业传感器企业完成A+轮融资科技关注09-28 10:35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