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值得投资的50家国产传感器企业(附全名单)

传感器专家网 20251104

  • 压力传感器
  • 物联网传感器
  • MEMS传感器

近日,具有中国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发展风向标之称的 2025 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开幕。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盛会,超300个项目通过该平台落地,合作金额超1500亿元。


大会同期,举行了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50人论坛、Sensor Top 50榜单颁奖仪式等重磅活动,这些活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物联网&传感器产业的发展。


这里,我们尤其关注最新发布的年度Sensor Top 50榜单,榜单由数家权威机构联合评选,旨在系统发掘和培育具备核心突破能力与高成长潜力的领军企业,打造引领行业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风向标。


从2025年度Sensor Top 50榜单评选结果看,榜单企业来自17个城市,上市企业17家,独角兽企业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总估值/市值超过18000亿。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许多评选榜单仅有的“荣誉”性质显著不同,Sensor Top 50榜单除了是对企业过往智能传感器业务发展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外,入选榜单的企业,也将能获得诸多“实打实”的政策激励,加速智能传感器企业的成长,这些政策包括了——资本加速、市场对接宣传推广、政策对接、产业考察等集成支持。


从榜单可以感受到,无锡地方力量,正在深入地推动着中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


2025年度有哪些传感器企业入选Sensor Top 50榜单?为什么这些企业能够入选?


首先,我们来看看2025年度Sensor Top 50全名单有哪些企业: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可以看到,2025年度Sensor Top 50榜单中,除了有歌尔微、瑞声科技、韦尔股份、格科微、思特威等中国智能传感器头部的上市公司外(歌尔微为歌尔股份旗下子公司),亦有多家中国传感器各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入榜。


显然,这些传感器企业以其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获得Sensor Top 50榜单评选的认可。


为什么这些传感器企业能评选进入?我们从几家入榜的传感器企业窥视Sensor Top 50榜单企业的硬实力。


北大博士领衔,15年深耕突破技术垄断,8个月获3轮融资!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惯性姿态传感器企业!


这家国产传感器企业,是无锡北微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北微传感”),这是中国高端惯性传感器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北微传感由时广轶和王春波联合创立,受无锡相关政策吸引,最早在2010年于无锡市滨湖区成立,已拥有15年的技术积累。

时广轶为北京大学博士毕业,深耕微电子和传感器技术领域,研究成果包括MEMS惯性传感器芯片设计、双速卡尔曼滤波算法等,是北微传感首席技术官,同时,时广轶亦任职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


王春波为电子科技大学2009级工商管理专业硕士、2012级DOM管理学博士,现任无锡北微传感总经理、法人代表。


资料显示,时广轶持有北微传感43.36%股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王春波持有北微传感41.63%股权,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高端传感器技术的研发并不容易,10多年的技术积累,与无锡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值得一提的是,北微传感是无锡市惯性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2年开始,北微传感才引入首轮风投资金,加速产业化进程。2022年8月,北微传感第一轮融资由中电基金独家投资。


此后的2024年,北微传感融资节奏加速,从2024年12月到2025年7月,短短8个月内,北微传感先后完成了3轮融资。


2024年12月,北微传感获得了数千万元B轮融资,锦冠资本和申毅投资联合投资。


2025年4月,北微传感又获得了数千万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无锡地方资本联合产业基金共同领投。


2025年7月,北微传感获得上市公司柯力传感的独家投资,柯力传感是国产力传感器龙头企业,这也是其在惯性传感器和MEMS技术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北微传感是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惯性姿态传感器公司,其自主研发的光纤陀螺仪精度达0.001°达到国内第一梯队、三维力传感器非线性度±0.02%FS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主导制定3项国家行业标准,累计获发明专利82项(含15项国际PCT专利)。


北微传感相关产品已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舵面测量系统、朱雀二号火箭姿态控制等重大工程,并获宝马车载快充技术认证,填补国内高端工业传感器空白。


中国压力传感器十大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量产国内首款温度超过 300℃的高可靠性高温硅压力传感器!中国每新增的10辆汽车至少有1辆使用其传感器产品


龙微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龙微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MEMS压力传感器领域的企业。龙微科技拥有集MEMS芯片设计、封装、标定测试和专业应用解决方案为一体的研发、生产能力。


与许多传感器企业从单一传感器向多种类传感器、物联网解决方案延伸发展不同,龙微科技成立11年来,始终专注于压力传感器,龙微科技主要拥有MEMS压力传感器及MSG(微应变计)压力传感器两条技术路线。


龙微科技取得了多项国内首创、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的研发成果,相关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MEMS/MSG压力传感器芯片领域的空白,被评定为国际先进。龙微科技传感器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医疗监测等多个行业。



譬如,2019年国六排放标准实施,龙微推出了国内首款自主 EVAP 燃油蒸气压力传感器,实现了从小批量装车到自主品牌大规模应用的跨越。


龙微科技的 MSG(微应变计)压力传感器芯片产品打破了外资品牌在底盘制动系统领域的垄断。公司围绕发动机、底盘、尾气及空调等应用场景,已形成 14 款量产车规压力传感器涵盖机油压力、变速箱压力、空气悬架、颗粒捕捉器压差等关键环节,为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和商用车提供系统化的传感解决方案。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新增的10辆汽车中,就至少有1辆使用龙微科技的传感器产品。


据工信部直属研究机构赛迪研究院的相关报告显示,龙微科技是中国压力传感器十大企业之一,显然龙微科技的市场地位和技术实力,已获得相关权威机构的认可。


▲来源:赛迪顾问


值得提及的是,龙微科技的高温无引线压力传感器是实现国内首款温度超过 300℃的高可靠性高温硅压力传感器。


工业、航天航空及国防应用压力传感器需要满足2个基本需求:高温和高可靠性。因此我们也通常把工业、航天航空及国防应用压力传感器称为高温压力传感器。


常规的单晶硅扩散式压阻压力传感器在超过120°C环境下使用时,会由于内部PN结出现漏电而导致传感器性能急剧下降,进而导致失效。所以,对MEMS高温最基本的需求是在至少125°C环境下工作。以传感器实现高温的特征进行分类,高温压力传感器主要包括多晶硅压力传感器、SOI压力传感器、SOS压力传感器和SiC压力传感器。


高温压力传感器作为工业、航空航天及国防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的核心部件,长期以来依赖进口,龙微科技的国内首款温度超过 300℃的高可靠性高温硅压力传感器突破了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对我国国防、工业等高端压力传感器的应用有重要影响。


凭借突破性的技术实力,龙威科技获得多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发生于2024年7月,投资机构为鼎泰海富。


此外,2022年,A股传感器上市企业苏奥传感对龙微科技发起了现金收购,目前苏奥传感持有龙微科技13.89%股权,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打破MIT技术垄断,中国唯一一家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视触觉传感器技术的企业


戴盟(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戴盟机器人”)是一家2023年8月份成立的传感器初创企业,戴盟机器人专注于视触觉传感器的研发、生产工作,让机器人的指尖像人一样精准感知包括三维力觉、动觉、滑觉等在内的多模态触觉信息。


戴盟机器人由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王煜教授及段江哗博士联合创立,其独有的视触觉传感器技术具有开创性。


视触觉传感器技术最早发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2009年,MIT的Edward Adelson教授以三色光原理为基础,提出了GelSight视触觉感知技术。此后MIT牢牢掌握这项技术,把视触觉传感器推到了机器人触觉感知领域的最前沿,成为全球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标杆。


目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垄断了全球的视触觉感知技术领域——该领域几乎所有核心技术专利都来自MIT,全球相关视触觉传感器企业创始人也大都来自MIT。


王煜教授带领戴盟团队,突破了MIT的技术垄断,开创了全新的视触觉传感器技术路线——区别于MIT的GelSight技术方案中常见采用的三色光技术原理,戴盟成功开辟了不依赖三色光的高分辨率视触觉感知技术路线,并攻克了视触觉传感器算力要求高、发热量大、耐用性差等难题,在具身智能领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触觉感知之路。



在过去一年中,凭借突破性的视触觉传感器技术,戴盟机器人先后完成多轮天使融资,投资机构包括昆仲资本、国中资本、金鼎资本、联想创投、招银国际、招商局创投、东方嘉富、架桥资本等众多知名资本。


相关数据显示,戴盟机器人天使轮、天使+轮与天使++轮累计融资金额达数亿元,刷新触觉传感器领域天使轮融资的最高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在 2025 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戴盟机器人除入选Sensor Top 50榜单外,凭借突破性的视触觉传感器技术,戴盟机器人的“基于多维高分辨率高频率视触觉传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亦入选“2025 物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成果评选金奖项目”名单,是年度10大金奖项目之一。


“物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成果评选”是历届物博会重磅评选活动之一,本次成果评选活动中,全球800余个项目同台竞技,其中世界500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项目超160项。戴盟机器人的视触觉传感器项目从中脱颖而出,成为10大金奖项目之一,可见其项目含金量之高。



国内首家湿度传感器企业!12年时间艰难自建IDM产线!35亿建设重庆首条8英寸MEMS芯片产线,已投产!


广州奥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奥松电子”),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MEMS智能传感器IDM模式(自建晶圆生产线)的早期践行者之一。


2003年,奥松电子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款“电阻式湿度传感器”量产产品,成为国内第一家做湿度传感器的企业。

2008年开始,奥松电子就已筹划建设MEMS芯片晶圆产线,历经多年筹备、建设,2020年9月,奥松电子成功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条6英寸MEMS智能传感器芯片产线,进入量产,填补了粤港澳大湾区在智能传感器制造领域的空白,奥松电子也完全掌握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封装测试到终端应用的完整MEMS产业链条。


奥松电子用了12年时间自建MEMS芯片IDM产线,由此可见,面对国际传感器巨头的竞争、国内市场对国产传感器的“挑剔”采购等重重压力下,缺乏政策、资本的支持,国产传感器企业向中高端传感器领域迈进的艰难。


目前,奥松电子拥有温湿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真空传感器、水蒸气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粒子探测器、各类变送器等丰富的传感器产品线。



今年9月,位于重庆西部科学城的奥松半导体8英寸MEMS特色芯片IDM产业基地项目通线投产,这标志着我国又一重要MEMS芯片产线的落地。


此前报道显示,奥松半导体8英寸MEMS特色芯片IDM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达35亿元,用地面积约230亩,是重庆首个8英寸MEMS特色芯片全产业链项目。一期项目投产后,将形成每月10000片晶圆的产能。按照计划,整个项目预计将在2026年12月实现达产。


该MEMS芯片产线技术能力覆盖CMOS+MEMS特色工艺,可全面开展表面硅、体硅以及新工艺、新器件、新系统的研发和量产;具有MEMS压阻、压电、硅光、磁材料、MOX、微流控等相关工艺的研发和量产设备,大幅提升产品研发的成功率,可实现各类MEMS半导体传感器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无缝衔接。


超800亿元!国产传感器隐形冠军、链主企业……无锡的国产高端传感器天团


从这部分Sensor Top 50榜单中的传感器企业,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企业均是某一传感器细分领域的领军公司,拥有出色的技术硬实力和市场地位,是中国中高端传感器领域的中流砥柱。


政策和资本,对于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在无锡地方政策的支持下,许多优秀的国产智能传感器企业扎根于无锡,一步步进行技术积累和突破,成长为各细分领域的领袖。


譬如本次Sensor Top 50榜单中,除了上文介绍的北微传感、龙微科技外,还有中科光电、华景传感、芯感智等无锡传感器企业入榜:


中科光电的激光雷达等气象观测设备打破国外多项“卡脖子”技术垄断,其大气环境监测激光雷达国内市占率第一;华景传感是全球前五大硅麦自研芯片产品的供应商;芯感智与龙微科技一样,都是中国压力传感器10强企业。


多年来,凭借在物联网&传感器产业的政策+地方资本的布局,无锡已发展为我国传感器产业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无锡传感器产品种类涵盖消费级、工业级、车规级、航空级和航天级各级别传感器,包含环境传感器、位置/位移传感器、声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磁性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形成了涵盖传感器研究、设计、制造、封测、芯片模组、系统集成等全产业链条。


资料显示,2024年无锡传感器产业规模超800亿元。拥有华润微、美新半导体2家中国MEMS十强企业,培育了航天新气象、北微传感、中微晶圆等亿元以上企业近20家,中科光电、莱顿电子、芯感智、锡产微芯、中科光电、华景传感、龙微科技……等等国产传感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链主企业比比皆是。相关信息参看国产传感器产业发展破局点或在这里!。


在这里,无锡地方资本作为“耐心资本”,起到关键作用,为各地方传感器产业资本,做出了表率。


此外,无锡发挥中国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头部城市的优势,组织、举办多个国际性活动,链接全球高端资源——如近日在无锡举办的 2025 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据悉,未来几年,无锡将致力于推动物联网产业从“区域高地”走向“全球地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技术创新策源地、产业应用先导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区,打造世界级物联网产业集群。



结语


传感器技术是我国被“卡脖子”的代表性高科技产业之一,与半导体芯片、仪器仪表等前沿科技领域一样,传感器技术的科技创新,中间需要经历无数次试错,具有高风险和高不确定性的特征。


因此,传感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陷入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失败风险高的困境,这些产业特征显然无法获得社会资本的青睐,这导致了中国传感器产业长期以来依赖国外巨头的传感器芯片进行OEM组装,在低端市场卷价格卷产能,而中国80%以上的中高端传感器市场却被国际巨头统治的窘况。


国产中高端传感器产业的发展,亟需以政府投资基金等为背景的耐心资本的支持。



Sensor Top 50榜单,除了是对智能传感器企业发展成绩的肯定,其背后的资本链接等相关支持政策,为国产传感器企业带来“实打实”的支持,助力国产智能传感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查看全文

点赞

传感器专家网

传感器行业综合服务平台,立志于建设便捷方便的传感器选型器、行业专业媒体

作者最近更新

  • 2025年最值得投资的50家国产传感器企业(附全名单)
    传感器专家网
    4天前
  • 麻省理工博士创业,芯绒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传感器专家网
    5天前
  • 年增19%!中美欧等法规出手,这颗传感器迎来全球爆发潮!
    传感器专家网
    10-28 18:0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新加坡研发新型传感器系统检测地铁车门故障

    2018-12-03

  •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在国外航空领域的多个应用案例

    2018-12-03

  • 影响MEMS传感器精度的重要参数及提升精度的办法

    2019-03-28

  • 杨凌农高会开幕:农机自驾系统借传感器技术实现机器换人

    2019-03-22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传感器专家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