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微电子入股芯东来:半导体产业链布局再落一子
赛微电子入股芯东来:半导体产业链布局再落一子
11月18日,赛微电子发布公告,拟通过公司或其控股子公司以不超过6000万元的交易总价,收购北京芯东来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权。此举标志着这家专注于MEMS芯片制造的企业,开始向半导体制造的关键设备——光刻机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交易完成后,赛微电子预计持有芯东来不超过11%的股权,使其成为参股子公司。根据芯东来2025年5月融资后5亿元的投后估值,本次交易对应估值不超过5.2亿元。
这是赛微电子在近半年内披露的第三起股权收购交易。通过一系列战略投资,公司正加快构建更加完整的半导体产业生态。
关联交易中的董事会意见分歧
此次交易涉及关联交易。公告指出,转让方海南依迈与海创智能装备均为赛微电子实际控制人杨云春所控制的实体,杨云春亦担任两家公司的执行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杨云春曾在过去12个月内担任芯东来董事长,因此该企业也被认定为赛微电子的关联法人。
在11月18日举行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中,关于收购芯东来股权的议案遭到董事张帅投出弃权票。其理由为“拟受让企业后续增资情况尚未明确,无法合理判断交易价格是否公允。”
此外,同次会议中,赛微电子拟动用不超过7000万美元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的议案也遭到张帅反对,理由是“投资金额较大,投资方向尚不明确,风险较高。”
芯东来:新兴的光刻机企业
芯东来成立于2023年2月,专注于光刻机整机的研发与制造,具备成熟工艺制程光刻机的自研与量产能力。公司目前业务涵盖光刻机整机再造、新光刻机安装调试以及配套零配件供应。
从财务表现来看,芯东来的业绩波动较为明显。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30.46万元,净利润728.67万元。但2025年1至9月,营业收入骤降至196.31万元,净利润转为亏损1579.64万元。
业绩变动可能与企业快速发展阶段的高投入有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968.28万元,显示出其正在大量消耗运营资金。
芯东来专注于成熟工艺制程的光刻设备,该类产品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物联网等应用领域具有广泛需求,是当前半导体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在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背景下,芯东来等本土光刻机企业的技术积累与市场定位,正逐步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
光刻机作为决定芯片制程与性能的关键设备,技术壁垒极高。目前全球高端市场由荷兰ASML公司主导,其在极紫外光刻(EUV)领域的技术优势,支撑着摩尔定律的持续演进。
在此背景下,中国本土企业聚焦成熟工艺制程光刻机的自研与量产,不仅有助于降低对外依赖,也为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提供了保障。
不过,光刻设备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技术门槛高。作为一家成立仅两年的初创企业,芯东来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赛微电子在公告中也特别提示,本次投资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交易的公允性仍需市场进一步观察。
构建半导体生态体系的战略意义
赛微电子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是其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完善公司半导体产业生态布局,加强与上游供应商的深度合作,降低关键设备供应风险,提升国产设备应用比例。”
作为一家以MEMS工艺开发和晶圆制造为核心的企业,赛微电子正积极拓展在半导体制造上下游的布局。公司致力于打造综合型半导体服务企业,覆盖从设计、制造到设备供应的多个关键环节。
通过参股芯东来,赛微电子有望在光刻设备领域建立技术协同,推动其在中长期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赛微电子近期的资本运作动作频繁,2025年7月公司曾将原全资子公司瑞典Silex的控股权出售,但仍保留约45%股份,以便其在国际政治环境变化中保持更灵活的经营策略。
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1至9月,赛微电子营业收入为6.82亿元,同比下降17.37%,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5.76亿元,同比增长1438.05%。这一异常增长主要源自出售Silex股权所获得的投资收益。
行业专家指出,在半导体产业竞争中,短期利润并非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构建稳健的产业生态体系才是关键。赛微电子与芯东来的合作,其成果仍有待市场检验。
查看全文
集知网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