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在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IC网 20220427

  • 人工智能
  • 智能消毒机器人

在防疫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也在发挥作用。使用机器人工作时,工作人员不需要穿厚防护服或担心成为病毒载体。例如,百度研究所与斯威生物开展了人工智能序列优化算法合作,开发了专门设计和优化MRNA序列的高效算法。

电子爱好者网报道(文/李弯弯)目前,防疫压力持续增加,近期上海疫情影响人心。各行各业都在尽最大努力抗击疫情。在防疫过程中,人工智能BX8214VNL技术也在发挥作用。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中的应用是什么呢?

1.数字哨兵。

现在上海的许多地方都部署了数字哨兵。进出人员只需扫描健康码或刷卡即可实时检查核酸检测结果、人员身份、体温等具体信息。

例如,尚堂科技推出了集口罩识别+人体温度测量+健康代码验证+疫苗接种信息+核酸查询+电子许可证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商场数字哨兵便捷交通系统。六合一数字哨兵有助于快速验证防疫信息,节省上海市民查找检测报告的复杂操作。

目前,该系统已部署到上海市长宁区蔬菜市场、事务受理中心、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儿童图书馆等多个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以及各种社区活动中心、市民中心、养老院、街道综合治理中心、婚姻登记处等。

2.智能消毒机器人。

在医院、购物中心和一些科技园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智能消毒机器人,特别是在医院,医院是许多抗议战场的第一线。为了确保更安全的医疗环境,上海的许多医院都使用了智能消毒机器人。

例如,上海青朗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消毒机器人,据报道,青朗消毒机器人配备短波紫外线消毒灯和雾化喷嘴,可喷洒10μm以下超干雾颗粒,雾细腻均匀无死角消毒,综合消毒模式,可有效消除空气+物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

关键是智能消毒机器人的效率远高于人工消毒机器人。使用机器人工作时,工作人员不需要穿厚防护服或担心成为病毒载体。完成1000平方米的消毒只需十分钟。此外,消毒后,机器人将自动存储在云平台上,并完全记录消毒程序。

3.智能语音机器人。

目前,上海部分地区正在实施封闭式管理。如果核酸检测、健康状况回访、移民行程调整等工作只依靠社区工作人员的人工调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或交叉感染。

上海联通和科技大学讯飞成立了门研究小组,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智能语音机器人,利用智能医疗助理协助相关防疫和战争疫情行动,仅48小时就完成了智能语音机器人的启动。在不到3小时的时间里,智能语音机器人完成了嘉定重点群体的核酸检测调查。

据某区防疫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接到电话后,系统可以根据每个市民的不同答案自动生成表格,然后工作人员可以从系统自动统计反馈,重点跟踪未成为核酸人员的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反馈。与传统的人工呼叫相比,智能语音呼叫助理呼叫提高了效率,避免了人们接触的防疫风险。

4.人工智能通过声音诊断。

最近有消息称,惠瑞将收购Resapp,Resapp已经开发了一个应用程序,通过分析咳嗽声来诊断是否感染新冠肺炎。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肺部会发生一些病变,其呼吸模式等参数会受到影响,导致声音(呼吸间隔、咳嗽等)的一些异常特征。该算法可以通过学习数据来识别这些疾病。

Resapp表示,在印度和美国对741名患者的临床试验中,该算法正确检测到92%的新冠病毒-19感染者。Resappdx目前已通过欧洲CE市场认证,并在澳大利亚获得TGA许可证。然而,应用程序筛查并不能完全取代临床医生的诊断,但它可以用作COVID-19的早期预警或筛查,而不是诊断。

Resapp表示,其设计过程是,如果测试结果没有感染,则无需进行快速抗原测试或PCR测试。然而,如果程序诊断感染了新冠肺炎,人们应该继续正常测试。

5.人工智能加快了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新药的研发过程复杂而漫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变得非常重要。例如,百度研究所与斯威生物开展了人工智能序列优化算法合作,开发了专门设计和优化MRNA序列的高效算法。

新冠肺炎MRNA疫苗分子设计中的生物学验证已经完成了这种高效算法。结果表明,该算法设计的新冠肺炎疫苗序列在稳定性、蛋白质表达水平和免疫原性方面优于传统方法设计的基准序列抗体滴度是传统基准序列的20倍。

疫情爆发以来,大量关于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发现有效药物的研究报告已经公开,主要集中在靶点发现、疾病网络建设和药物筛选等方面。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被用来生成新的小分子。AI新药研发公司Insilico Medicine此前在官网上公开了其AI算法设计的6种可以阻止病毒复制的新分子结构。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IC网

作者最近更新

  • 一文读懂光电量子计算芯片
    中国IC网
    2024-01-12
  • 电源芯片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其解决办法分享
    中国IC网
    2024-01-12
  • 意法半导体下一代多区飞行时间传感器提高测距性能和能效
    中国IC网
    2024-01-0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华为首款AI音箱:可通过HiLink开放协议控制19个家电品类

    2020-02-21

  • 本田将在CES展出自动驾驶作业车和机器人新品

    2018-12-14

  • 日本新研究:人工智能或能提前一周预测台风

    2019-01-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IC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