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四化”可能是独立驾驶发展的最佳途径

中国IC网 20220505

  • 新能源
  • 自动驾驶
  • 智能化

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百年来不可避免的深刻变化,从新能源电动汽车弯道超车,到独立驾驶,预示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野心,近年来,汽车“新四化”为中国汽车的发展奠定了方向,作为独立驾驶的小白色,智能驾驶的前沿从汽车“新四化”窥探独立驾驶的发展模式。汽车“新四化”是指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共享化。虽然共享概念在共享概念普及后逐渐退出公众视野,但智能驾驶的前沿认为,独立驾驶的发展遵循了汽车“新四化”的方向。

电动化

汽车电气化是指汽车从以燃料为主要动力源向以B-4-8动力电池为主要动力源的转变。新能源电动汽车是在燃料资源逐渐减少、排放污染逐渐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以其无污染、噪音低、结构简单等优点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如今,许多测试过的自动驾驶汽车主要以新能源电动汽车为载体。主要原因是新能源电动汽车依靠发电机和电机来操纵汽车。与燃油汽车发动机相比,发动机爆震等不可控因素频繁发生,使用软件驱动新能源电动汽车相对容易。然而,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太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随着温度的变化,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容量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续航里程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新能源电动汽车冬季开空调时,续航里程会进一步降低,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问题一直存在。如果在今天的技术标准下,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进行自动驾驶实验,当激光雷达、车载摄像头等高耗电设备安装在车辆上时,实际范围很明显。因此,研究动力电池技术或可控发动机控制方法,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良好的载体是实现自动驾驶的第一步。

智能化

当汽车电气化实现技术突破时,智能技术需要突破。这里的智能化主要是指自行车的智能化,也是高级辅助驾驶的体现。虽然很多品牌车都配备了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但只实现了L2.L3的部分自动驾驶,距离L5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行车智能技术的提高为自动驾驶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储备和可能性。逐步完善自行车智能技术,逐步实现自行车智能下的自动驾驶,是实现L5自动驾驶的过渡,也是必不可少的解决方案。因此,智能汽车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必要阶段。

网联化

自行车智能自动驾驶远不能保证自动驾驶的真正实现。汽车在道路上行驶,不仅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还要观察多变的道路环境。现在,人类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道路的变化。如果所有这项任务都交给汽车,就需要探索道路环境识别的准确性。网络化的实现可能有助于自行车智能更高效地识别道路状况。网络化是指智能网络化。通过V2X(车辆、车辆、行人、车辆、道路等)技术,将多变的道路信息传递给实现自行车智能化的汽车,使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提前被告知。提前做出相应的反馈,可以使自动驾驶更加安全高效,促进交通管理,提高驾驶效率。自动驾驶时代离不开网络。

共享化

自行车共享出现后,共享的概念逐渐为公众所熟知,但随着OFO等企业的结束,共享概念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但随着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共享的概念可能会再次被提及。如果汽车是自动驾驶的,车辆可以在路上行驶,当一个人到达目的地时,他可以继续完成另一个人的交付任务,可以节省更多停车场的开发需求,减少车辆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汽车新四现代化可能是独立驾驶发展的最佳途径,首先通过发展电力,为独立驾驶汽车提供良好的载体,然后发展智能,为独立驾驶提供技术储备,然后开发网络,使独立驾驶的出现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最后通过共享,为独立驾驶提供可行的实现手段。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IC网

作者最近更新

  • 一文读懂光电量子计算芯片
    中国IC网
    2024-01-12
  • 电源芯片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其解决办法分享
    中国IC网
    2024-01-12
  • 意法半导体下一代多区飞行时间传感器提高测距性能和能效
    中国IC网
    2024-01-0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高精GNSS定位导航技术是各类自动驾驶的安全前提

    2018-12-04

  • 矿业巨头扩大自动驾驶卡车车队:为卡车安装自主牵引系统

    2018-12-07

  • 充电桩加装GPS模块和数据芯片为车主实现智能服务

    2018-12-07

  • 全球首列智轨列车上路运行:采用传感技术智能感知路径

    2018-12-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IC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