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后,ARM的中立性被彻底打破

电子工程世界 20220512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 RISC-V
  • ARM架构

ARM 一直以来的一个优势是其中立立场,但英国对俄罗斯的新制裁现在已经看到 ARM 技术并不能完全保持中立。为什么 ARM 的中立性很重要,为什么新的制裁会影响 ARM,这些制裁会对 RISC-V 有帮助吗?


为什么 ARM 中立性很重要?


在过去的两年里,电子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是英伟达试图收购 ARM。自计划收购之日起,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出于多种原因表示不赞成此次收购,包括潜在的不公平商业行为、英伟达在竞争对手之前获得技术、英伟达有能力改变 ARM 架构以最适合 Nvidia 技术等等。


然而,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英伟达收购 ARM 可能会使 ARM 失去中立性。与大多数商业处理器技术不同,ARM 对中立性有着严格的立场,因此任何想要 ARM 许可的客户只要支付得起授权费就可以获得该技术,因此ARM也被称为处理器市场的瑞士。此外,ARM 是一家英国公司,这意味着它不受美国施加的许多贸易限制,而且由于英国离开欧盟,它也不必遵守欧盟的贸易限制。


中立性意味着 ARM 一直中国和俄罗斯在内的国家都可以依赖ARM,否则这些国家可能会开发自己的处理器技术。但英伟达收购 ARM 将使 ARM 的所有权转移给一家美国公司,这将使 ARM 受到美国法律的约束。


新制裁如何影响 ARM 的中立性?


随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没有结束,英国决定增加对俄罗斯的制裁,增加 63 个新的“禁止销售”实体,其中包括俄罗斯最重要的两家半导体制造商贝加尔电子和MCST。这些新的制裁措施还阻止 ARM 向俄罗斯出售其技术,以阻止俄罗斯的技术并扼杀其军事设备所需的高端电子产品的供应。


来自俄罗斯内部的报道显示,这两家代工厂提供的处理器无法与其他国家的行业标准设备竞争,一些报道甚至表示这些技术完全无法满足任何现代应用。


目前俄罗斯的两大代工厂仅能生产 90nm 技术,这是 2006 年的主流技术节点。但应该理解的是,现代军事装备不一定会使用最新节点,因为可靠性是更重要的。例如,一些火箭系统和飞机仍然使用 1970 年代后期的 Z80 处理器,因为它已被证明是可靠的(这在军事任务中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战争,ARM 很少拒绝客户使用他们的技术,即便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多么糟糕。比如即使在中美贸易战期间,ARM 仍继续开展业务并坚定中立立场。


这些制裁会帮助 RISC-V 占据主导地位吗?


尽管制裁阻止了俄罗斯获得 ARM 技术,但俄罗斯可以简单地忽略许可规定并在当地生产所需的产品(俄罗斯政府不会在战时惩罚自己的重要代工厂)。然而,俄罗斯的许多芯片是在韩国、日本和台湾等国家/地区制造的。这些国家不太可能制造没有有效许可证的芯片。由于俄罗斯代工厂只能生产 90nm 器件,没有制造高端商业芯片的能力。


俄罗斯无法获得英特尔和 ARM 技术可能会加速 RISC-V 的发展。虽然 RISC-V IP实施可能需要批准,但 RISC-V 架构是开源的,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而无需许可证。此外,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RISC-V 标准的任何更改。


甚至有可能开放 RISC-V 核心实现将在未来变得广泛可用,这可以消除对专有解决方案的需求。此外,这样的内核复制和集成到定制设计中是完全合法的,代工厂不能以许可为由拒绝这些设计。


总体而言,俄罗斯面临的越来越多的限制很可能会加速 RISC-V 的发展。制裁限制技术的能力将使专有技术变得不那么受欢迎。

查看全文

点赞

电子工程世界

作者最近更新

  • 温度传感器选型必读:类型与设计技巧全面解析
    电子工程世界
    2024-07-06
  • 成功转型Fab-Lite模式 加速核心技术产品化 格科微发布系列50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
    电子工程世界
    2024-01-05
  • 安森美先进的图像传感器如何提升道路安全
    电子工程世界
    2024-01-0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英飞凌高价收购赛普拉斯后将成全球第八大芯片公司

    2019-06-04

  • 霍尔效应曲轴位置传感器应用原理

    2019-07-09

  • 苹果高管访问三星商讨iPhone芯片潜在短缺问题

    2019-07-19

  • 华为海思正为PC开发更多芯片 至少采用7纳米工艺

    2019-08-1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电子工程世界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