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ed Materials公布适用于3nm与GAA晶体管制造的下一代工具

西贝网 20220514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 GAA晶体管
  • 3nm工艺
上月,三星代工(Samsung Foundry)部门悄然宣布,其定于 2022 年 2 季度开始使用 3GAE 技术工艺来生产芯片。作为业内首个采用 GAA 晶体管的 3nm 制程工艺,可知这一术语特指“3nm”、“环栅晶体管”、以及“早期”。不过想要高效地制造 GAA 晶体管,晶圆厂还必须装备全新的生产工具。而来自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公司的下一代工具,就将为包括三星在内的晶圆厂提供 GAA 芯片的制造支持。

(来自:Applied Materials 官网,via AnandTech)

新工艺有望实现更低功耗、更高性能和晶体管密度,以迎合芯片设计人员的需求。然而近年来,这种组合一直难以实现 —— 随着晶体管尺寸的缩减,晶圆厂必须克服漏电等负面影响。

为在晶体管尺寸缩放的同时、维持其性能与电气参数,芯片行业已于 2012 年开始,从平面型晶体管过渡到 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以通过使栅极更高来增加晶体管沟道和栅极之间的接触面积。

转眼十年过去,随着晶体管间距逐渐接近原子级,其负面影响开始更多地显现。受制于此,FinFET 工艺创新的步伐也正在放缓。

自英特尔在十多年前推出其基于 22nm 的 FinFET 技术以来,未雨绸缪的芯片制造商们,就已经在探索如何转向下一代环栅技术方案。

顾名思义,环栅场效应晶体管(GAAFET)的沟道是水平的、且所有四个侧面都被栅极包围,因而很好地化解了与漏电相关的尴尬。

但这还不是 GAAGET 的唯一优势,比如在基于纳米片 / 纳米带的 GAAFET 中,晶圆厂还可调整沟道宽度、以获得更高性能或降低功耗。

三星的 3GAE 和 3GAP 工艺,就是用了所谓的纳米带技术。该公司甚至将其 GAAFET 称为多桥通道场效应晶体管(MBCFET),以和纳米线竞争方案划清界限。

不仅如此,Applied Materials 还声称 GAA 架构降低晶体管的可变性。而在其它厂商还在各种学术会议上讨论 GAAFET 相较于 FinFET 的优势时,三星已率先决定向新型 4nm 晶体管工艺转型。

当前三星的计划是在 2022-2023 年向新工艺转进,不过历史上也存在跳票的可能。比如 2019 年推出的基于 GAAFT 的 3GAE / 3GAP 节点,就分别拖到了 2022 / 2023 年才实现量产。

去年,该公司再次强调了在 2022 年开启 3GAE 生产的计划。不过早些时候,它又改口称会在本季度开始量产。

在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之外,芯片制造商也总面临着艰巨的挑战。而三星基于 MBCFET 的 3GAE 节点制造的产品,基本上也难免遭遇一些风险。

毕竟厂商不仅要将晶体管缩到 3nm 水平,GAA 的制造流程也与 FinFET 大不相同。

据悉,GAA 晶体管的沟道需要用到光刻、外延、以及选择性的材料去除等成型工艺。这些工艺使得芯片制造商能够微调沟道宽度和均匀性,以获得最佳的性能 / 功耗表现。

但与 FinFET 相比,这些外延步骤要复杂得多,尤其是需要在微小的 10nm 沟道周围沉积多层栅极氧化物和金属栅极叠层。庆幸的是,Applied Materials 的高真空高真空集成材料解决方案(IMS)正好可以帮上忙。

首先,该公司的 Producer Selectra Selective Etch IMS 工具可去除不必要的硅锗(SiGe)、以将栅极与源极 / 漏极隔离,并在不损坏周围材料的情况下定义沟道宽度。

其次,Applied Centura Prime Epi IMS 工具可借助集成原子层沉积(ALD)、热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和计量步骤,来沉积超薄栅极氧化层。

与竞争解决方案相比,它能够将栅极氧化层厚度减少 1.5 埃(原子厚度单位)。如此一来,厚栅极能够实现更高的驱动电流,从而提升晶体管性能、而至于增加电流泄露(薄栅极的一大缺点)。

【背景资料】

Applied Materials 于 2016 年推出其首款 Selectra 蚀刻系统,迄今已向客户交付 1000+ 多套腔室,所以业界对其使用已经相当熟悉。

尽管蚀刻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工艺,但随着行业开始转向更新的技术(包括基于 GAA 环栅晶体管的工艺),其使用和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增加。

以三星 3GAE 工艺为例,预计其性能可较 7LLP 提升 30%、或功耗降低 50% / 缩减 45% 面积占用,足以吸引厂家在短期内向新工艺发起攻坚挑战。

目前使用依赖全新晶体管结构的 3GAE 制造技术,总体上还是相当困难。除了新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三星还需发明新的 IP、采用全新的设计规则,再加上新的光刻、蚀刻、以及沉积等流程。

可一旦取得突破,三星就有望提前英特尔和台积电数年积累 GAA 晶体管的制造与优化经验,从而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更加受益。

更何况该工艺可在 CPU 之外的硬件上使用,比如三星 DRAM 亦能受益于更小的单元尺寸 / 更高的晶体管密度。

查看全文

点赞

西贝网

作者最近更新

  •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目光投向115亿年前 捕捉到令人惊叹的"彩虹结"
    西贝网
    2022-10-21
  • 物理学家对质子结构异常现象感到疑惑
    西贝网
    2022-10-21
  • 科学家发现世界上第一张已知星图:被藏在一座修道院里
    西贝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苹果高管访问三星商讨iPhone芯片潜在短缺问题

    2019-07-19

  • 华为海思正为PC开发更多芯片 至少采用7纳米工艺

    2019-08-11

  • 三星如何在图像传感器领域挑战索尼霸主地位?

    2019-08-12

  • 布局音频市场 汇顶科技1.6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VAS业务

    2019-08-2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西贝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