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汪恒江:5G端到端实现基本普及,国内5G终端发展引领全球

C114通信网 20220606

  • 5g通信
  • 算力网络
  • 智能终端

C114讯 6月6日消息(九九)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到今天为止,我国5G发牌整整三周年。三年来,5G端到端实现基本普及,国内5G终端发展不断引领全球5G发展。

今日,在由C114主办的5G“三生万物”系列之“大咖论道”线上论坛上,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副总经理汪恒江介绍,2009年欧洲率先发放4G牌照,三年后的2012年4G终端规模约2000万;2019年5G牌照发放,三年后的今天,5G终端规模达8亿部。

“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终端和网络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汪恒江说。据了解,到目前为止的8亿部终端中有5亿部来自中国,中国还建设了超过160万座5G基站,占全球5G基站规模的50%以上。

汪恒江指出,面向未来,5G终端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并将呈现三个升级。

一是智能升级,云端智能向云边端智能演进。数字化过程产生海量数据,不同业务属性数据促使算力在端、边、云之间自由调度形成算力和智能的有效重构,进一步强化终端智能化能力。

二是交互升级,实现多模态、拟人化的终端会话。智能终端个体与群体的“表达方式”呈现多模态,越来越符合人的基本感官系统效果;设备间会话交互也呈现拟人化的发展趋势,更加自然。

三是产品升级,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消费互联网,以手机为核心,多形态终端服务多场景;产业互联网,业务数字化加速发展,持续向多场景渗透。

而后,汪恒江详细解读了中国移动的5G终端发展策略:

首先是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在连接方面,构建“双千兆”网络,力争年底实现千兆宽带覆盖达2.2亿户;同时打造“5G精品”网络,力争年底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110万个,基本实现全国乡镇以上5G连续覆盖。在算力方面,积极响应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开展东西部枢纽节点结对试点;将中心算力、边缘算力、端侧算力都纳入到中国移动的算力网络中,丰富多样化算力资源。在能力方面,构建业界标杆级智慧中台,汇聚海量高价值数据,沉淀优质能力,形成千亿级调用量的能力服务;推进合作计划,面向重点行业打造上万个数智化商用案例,加速全社会“上云用数赋智”进程。

其次是业务拉动,拓智能终端应用价值。进入5G时代以来,中国移动一直在推进基础通信业务升级,包括5G新通话、5G新消息以及视频彩铃等;加速视频业务高清化,例如长、短视频直播、大屏4K、360°全景视频等;与此同时,持续创新云VR、云终端、云游戏等特色业务。

第三是产业推进,促智能终端蓬勃发展。在终端产业推进方面,持续做大5G手机规模,丰富千元5G手机产品款型,以及折叠屏等形态创新;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5G PC、5G平板、5G MiFi等多形态5G终端产品。在终端销售体系升级方面,全面启动泛终端全渠道销售联盟2.0建设,产品、渠道、系统和服务全面升级,打造“买手机到移动”的客户口碑。

第四是算力网络,探智能终端创新服务。在算力终端侧,汇聚自由终端、社会个人终端、社会行业终端的海量终端算力,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在云终端侧,将云摄像头、云手机、云魔百盒、云电脑融入算力网络,实现终端能力弹性扩展。

汪恒江表示,终端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各位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中国移动希望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一个开放繁荣、协作共享的生态,共创5G终端的美好未来!

查看全文

点赞

C114通信网

作者最近更新

  • Kakao联合CEO宣布对大规模服务中断负责并辞职
    C114通信网
    2022-10-20
  • 华为计划投入1.5亿欧元开设首个欧洲云中心
    C114通信网
    2022-10-20
  • 甲骨文扩大与英伟达合作关系 采购更多芯片加速云端AI发展
    C114通信网
    2022-10-18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高通总裁:中国产业活力巨大 愿通过合作共赢5G时代

    2020-07-16

  • TCL将在天津投资102亿以打造三大业务引擎

    2020-08-18

  • 长盈精密19亿元定增方案获准 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和3C类业务

    2020-09-30

  • 中国联通和紫光展锐联手搞定5G切片 并在中国首发

    2020-10-12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C114通信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