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科普 | 当心中毒,夏季开空调要注意

三达特 20220608

  • 一氧化碳传感器
  • 电化学CO传感器

随着夏天的到来,气温慢慢升高,车内空调也派上了用场,但有些人却习惯开着空调在车里睡觉,而这样做却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实际上,各地每年都会发生开着空调在车内睡觉致死的事件。现在汽车门窗的密封性能很好,汽车在停驶状态下,发动机长时间运转排出的一氧化碳便可能聚集在车内,发动机进入怠速空转状态。如果燃油燃烧不充分,并与车内人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混合,导致氧气减少。时间一长,导致车内人员在不知不觉中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体内血红蛋白的吸氧能力下降,危害人的神经导致人的感觉、反应、理解等机能障碍。一氧化碳无色无味,被称为“无形的杀手”,因此,即使是清醒状态,在车里开空调休息也很危险的。“人会渐渐昏睡过去,浑身无力,当司机发现的时候很难自救。”人在缺氧的环境下,6分钟就会导致大脑不可逆死亡,时间超过30分钟就会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而死。

医生提醒一氧化碳中毒后,即使能够感觉到头晕、恶心,也会因为四肢乏力难以自救,开空调在车内睡觉的话就更感觉不到了。由于车内空间密闭,氧气有限,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使车内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到一定程度,也会使人进入昏迷状态。

 

一氧化碳是怎样进入车内的?那么一氧化碳是怎么进入到车里的,您有知道多少呢?

汽车在运行时,发动机的转速在每分钟1500-3000转,所排出的废气中不会有过量的一氧化碳。但是,当发动机在怠速空转时,因为汽油燃烧不充分,往往会产生含有大量一氧化碳的废气。另外,汽车本身不是一个完全密闭的空间,但如果车辆停驶后仍开放空调,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就可能逐渐积聚在车内,加上车内人员呼吸耗氧而排出二氧化碳,时间一长,在车内休息的人便会不知不觉地因中毒而失去知觉,情况严重时亦会丧失生命。一氧化碳还可能从后备箱进入,所以无论将空调调至内循环或是外循环,一氧化碳都会通过缝隙进入车内。密闭的车内开空调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20多分钟浓度就会严重超标,在车内待太久会有明显的窒息感。消防部门提醒,在车里开空调睡觉非常危险,尤其是在车库或地库,由于车外空气又流通不畅,一氧化碳的浓度会更高,危险性会更大。

消防部门说,当汽车行驶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随着空气的快速对流而降低或消失。但在怠速情况下,即使在室外,如果没有风,一氧化碳也会积聚在汽车周围,时间越长浓度越高。这个时候,如果你的车开的是外循环,车外的一氧化碳就有可能被大量吸入车内,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而如果紧闭车窗开着空调内循环在车内长时间睡觉的话,会因汽车空间狭小,人体呼吸导致车内的氧气越来越少,而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当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人就会出现昏迷及脑缺氧情况,重者可导致死亡。

为了更好的预防此类事件,深圳三达特提供的民用级一氧化碳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室内CO的浓度,当一氧化碳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一氧化碳传感器产品具体如下:



查看全文

点赞

三达特

深圳市三达特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科技公司。主要从事国内外著名品牌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的经销代理,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石油化工、家用电器、现代化农业等行业。长期以来凭借“创新、专业、快捷”的企业理念赢得了众多国内、外客户的信赖与支持。公司可针对客户的技术要求,及时反馈最新的产品信息,本着诚信的原则,力求同每一位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期待与客户共发展。

作者最近更新

  • 英国DDS高性价比气体传感器GS+4H2
    三达特
    2022-11-09
  • 二氧化氮传感器在工业废气中的检测
    三达特
    2022-11-09
  • 气体传感器:监测工业废气浓度,为生产保驾护航
    三达特
    2022-11-09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特殊传感器有效监测太空舱环境健康状况

    2018-12-05

  • Molex旗下公司推出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仪新品

    2019-03-22

  • 国外开发出一款搭载传感器的RoboMiner采矿机器人

    2018-12-07

  • 一氧化碳传感器等监测装置在工业生产和探测中的应用

    2018-12-19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三达特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