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有机双极晶体管成功演示工作频率首次达到千兆赫兹

字节点击 20220627

  • 有机双极晶体管
  • 有机电子学
  • 高频晶体管

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成功演示了一款高效的有机双极晶体管,其关键是使用高度有序的纤薄有机层。新晶体管的运行速度远超此前的有机晶体管,为有机电子学开辟了全新的前景,有望在医疗等领域“大显身手”。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和华特·布莱顿发明了晶体管,开创了微电子时代,并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随后,首个所谓的双极晶体管问世,其中正负载荷子有助于电流传输;接下来,单极场效应晶体管研制成功。

晶体管的性能与日俱增,极大加快了数据的处理速度。但这些晶体管比较坚硬,不太适用于研制新型柔性电子元件,如可折叠的电视显示屏或医疗领域使用的仪器等。对于此类应用,由有机材料或碳基半导体制成的晶体管近年来备受关注。早在1986年,科学家们就发明了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但其性能仍远远落后于硅元件。

现在,由德累斯顿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成功演示了一种有机、高效的双极晶体管,其关键是使用高度有序的薄有机层。新晶体管的运行速度比以前的有机晶体管快很多倍,元件的(即每秒超过十亿次开关操作)。

研究人员解释说,研制出首块有机双极晶体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必须创建质量非常高的新层和新结构。经过20年努力研制而成的这种新型有机双极晶体管,为有机电子学开辟了全新的前景,有望提升数据处理和传输效率,在多个领域大显身手。“例如,可以设想的未来应用是配备传感器的智能贴片,其能处理传感器内的数据并与外部无线通信。”

随着集成电路发展到纳米尺度,传统晶体管技术已触碰“天花板”,下一个出口在哪里?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和追寻。集成电路领域有句话叫“一代材料,一代器件”,用新型材料替代传统硅基材料是不错的思路。一种方案是利用二维材料的独特优势,使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实现质的飞跃,从而打破摩尔定律的限制;另一种方案则是利用有机材料,或者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混合起来,相得益彰。无论哪种思路都可以说明,晶体管的“天花板”是暂时的,终将在迭代升级中被打破。获 取 更多前沿科技 研究 进展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38987.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赞

查看全文

点赞

字节点击

作者最近更新

  • 德国联邦政府拟制定新版太空战略
    字节点击
    2022-10-26
  • 德联邦教研部资助5000 万欧元用于研究创新抗生素
    字节点击
    2022-10-25
  • 德国科学组织联盟发布“能源危机对科研的影响”的立场声明
    字节点击
    2022-10-2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开发出首个有机双极晶体管

    2022-06-24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字节点击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