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成渝如何发力

中国机器人网 20220706

  • 人工智能
  • 智慧交通
  • 算力中心

  成渝地区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机遇——

 

  近看,“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样板工程、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刚刚上线,发展人工智能的算力基础十分稳固。

 

  远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超高清视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文创等创新应用,联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随后,科技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成渝两地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两地在人工智能方面如何发力?近日,在第二届腾讯STAC科创联合大会上,记者采访了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及专家学者。

 

  看机遇


  有市场需求有产业基础

 

  “发展人工智能,超算平台算是‘刚需’。”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宁认为,强劲的算力是成渝联手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最新基础。当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算力中心很少,其中就有成都智算中心和算力进入全球前十的成都超算中心。

 

  会上,不少企业负责人讲述了成渝地区发展人工智能的前景。

  这几年,德阳国科数字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在川渝地区做人工智能的落地场景,市场需求非常大。该公司董事长彭宇介绍,前不久,为解决部分区域农产品滞销问题,他们设计了一套农业方面的微型遥感宏观观测模型,帮助政府部门或种植户提前预判,防止产业雷同。

 

  “人工智能的技术运用是没有边界的。”腾讯AILab游戏AI研发中心总监付强以智慧交通举例:成渝两地每天有大量车辆往来,用人工智能中超边界的“多智能体”解决方案,对信号灯、道路、入口设计等进行优化,会比用人指挥“更聪明”。

 

  在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研究组成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刘锋看来,良好的互联网科技生态为人工智能的场景应用和基础理论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两地合作打造人工智能高地提供了产业基础。

 

  谈建议


  加大合作力度在细分领域抱团合作

 

  如何利用好成渝地区的这些优势?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涛建议,聚焦“东数西算”加快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差异化、协同化、特色化的区域算力承载功能体系;依托“智慧蓉城”丰富应用场景,围绕智慧交通感知网络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应用示范项目,推动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和产业发展中融合应用;同时,支持人工智能链主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创新联合体。

 

  会上,腾讯天美L1工作室发布的新规划受到关注:举办成渝地区高校公开赛,逐步完善AI竞赛体系,形成从高校赛到区域赛、再到全国大赛的多层级赛制,借助“以赛代研”的方式帮助高校学子深耕人工智能技术理论与实践。

 

  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专家研究员李士林认为,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划设计要做好,政府就要和企业一起找到好的应用场景。成渝地区不一定要“高精尖”,可以依托在文创、游戏产业方面的优势,挑战一些技术难题,获得一些标杆性成果,以点带面突破。

 

  “市场需求很重要。”彭宇说,可在成渝寻找一些产业集聚度高但数字化程度低的业态,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平台,以平台为载体,让AI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可感可知的应用场景,推动成渝人工智能产业质的飞跃。

 

  如何让人工智能真正应用到产业上?付强认为,独木难成林,单靠几家企业很难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带动产业发展,成渝人工智能企业应加大业务合作力度,在算法、数据分析、系统架构、设计等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上抱团合作,共同描绘人工智能的产业蓝图。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机器人网

作者最近更新

  • 石墨烯传感器助力“意念控制”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网
    2024-07-15
  • 江南大学团队让微型机器人实现精确路径跟踪控制
    中国机器人网
    2022-10-20
  • 视比特机器人CEO邓文平博士:3D视觉行业拐点已至
    中国机器人网
    2022-10-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华为首款AI音箱:可通过HiLink开放协议控制19个家电品类

    2020-02-21

  • 本田将在CES展出自动驾驶作业车和机器人新品

    2018-12-14

  • 日本新研究:人工智能或能提前一周预测台风

    2019-01-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机器人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