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式接近传感器是怎么工作的?看完这张动画我瞬间明白了

罗罗日记 20210716

  • 工业自动化应用
  • 涡流检测技术
  • 感应式接近传感器

感应式接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见感应式接近传感器。

 

因为它具有易于安装,非接触式感应,耐污耐油气,无移动部件,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比如常用它来检测金属部件的出现,或者用来计数等。 


感应接近传感器:用于凸轮轴齿轮感应。

 

感应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旋转臂的极限位置。


 

感应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梯的位置。


 

感应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金属瓶盖是否已盖上。



 

感应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传送带输送金属零件,并可以计数。

 

那么,感应接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01

感应接近传感器的构造

 

 

感应式接近传感器由四个部分组成:线圈,振荡器,触发电路和输出电路。

 

 

感应式接近传感器的构造示意图。

 

线圈(Coil)


线圈埋在传感器端部,和振荡器相连,用来产生用于“感知”的交变磁场。

 


振荡器(Oscillator)


振荡器一般为LC(电感电容)振荡电路。它配合线圈产生交变的电磁场。

 

 

LC并联电路。

 

 

LC串联电路。

 

触发电路(Trigger)


触发电路感应振荡器振荡幅度的变化,并将信号提供给固态输出电路。

 


输出电路(Output)


输出电路有一个晶体管,接收到触发电路的信号后,导通并输出。

 

 

02

电感式接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我们再来具体看一下它是怎么工作的。

 

首先,我们容易理解,线圈在通入交流电时,会产生交变磁场。

 

当有金属靠近该磁场时,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将会在金属内部感应出涡流。

 

 

线圈通入交流电时,在其外部产生交边磁场,该磁场又在靠近它的导体内感应出涡流,涡流又产生涡流磁场,此磁场与线圈磁场相反。

 

 

涡流产生示意图。

 

 

涡流磁场与线圈磁场相互耦合示意图:涡流会产生与线圈磁场相反的磁场(称为次级磁场),从而有效地降低电感式传感器的电感(或称为阻抗),电感作为距离的函数而变化。

 

 

传感器主线圈与涡流磁场相互耦合,图示为耦合电路图,耦合电路的电感和电阻与距离相关,来自TI:Introduction to inductive sensing technology: Benefits of inductive sensing as a button replacement。

 

 

所以,传感器中的信号调节设备,会随着金属距离的变化,感应阻抗变化,并将其转换为可用的位移信号。

 

这是阻抗解释法,可能对于我们这种不是电子学专业的同学来说,理解起来不那么容易。

 

采用这一说法的有德州仪器(TI),卡曼(KAMAN),巴鲁夫(Balluff),和德国米铱(Micro-Epsilon)。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能量角度来解释。

 

当金属物体靠近传感器时,在其内部感应的涡流会吸收振荡能量,使振荡减弱甚至停止。振荡与停振这两种状态,经检测电路转换成开关信号输出。

 

采用能量说法的有松下,西克,欧姆龙,基恩士,施耐德等。

 

 

感应接近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当金属元件靠近传感器时,感应涡流消耗能量,震荡磁场便会衰减,衰减到一定的程度时,触发内部电路输出信号,图中用导线变红表示,有些感应器会在结构上配备指示灯,方便观察状态。

 

 

检测物体出现时震荡消失,当检测物体离开时,振荡器又开始震荡。

 

 

线圈磁场随被测齿轮转动变化示意图。

 

 

03

感应原理的拓展及其应用

 

 

感应接近传感器的核心原理在“感应”二字。


其实感应还有很多应用。


比如下面这个感应式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旋转轴的位置。

 

 

感应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旋转轴的位置,不同的是,此处的线圈平铺在PCB板上,通电时,产生交变的磁场,用来感应轴上的金属,图片来自IDT。

 

 

感应原理还可以用来制作感应式编码器,下图就是直线和旋转感应编码器。

 

 

旋转感应式编码器,体积小,可用于非常极限的空间,来自POSIC。

 

 

直线感应式编码器,体积小,非常省空间,来自POSIC。

 

 

这种编码器因为把感应线圈盘在PCB上,占用的空间非常小,这是一大特色,对于空间有限的应用,值得考虑。

 

它的具体原理今天就不讨论了,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谈谈。

 

当然你也可以自己探究啦,毕竟我已给出了线索。

 

 

—END—

 

 

主要参考资料:

 

PROXIMITY SENSORS, Sick

 

INDUCTIVE PROXIMITY SENSORS, Panasonic

 

Technical Explanation for Proximity Sensors, OMRON

 

Precise non-contact displacement sensors, Micro-Epsilon

 

Introduction to inductive sensing technology: Benefits of inductive sensing as a button replacement, TI

 

INDUCTIVE TECHNOLOGY HANDBOOK, KAMAN

 

Inductive Sensors, IFM

 

Inductive Sensors, BALLUFF

 

Inductive Sensing Design Guide, www.cypress.com

 

Inductive proximity sensors, Schneider

 

Inductive position sensors, IDT

 

What is a sensor? KEYENCE

 

Inductive Proximity Sensor: Working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

https://engineershub.co.in/inductive-proximity-sensor-working-principle/

 

LC Circuit Analysis: Series And Parallel Circuits, Equations And Transfer Function

https://www.electrical4u.com/lc-circuit-analysis/

查看全文

点赞

罗罗日记

作者最近更新

  • 感应式接近传感器是怎么工作的?看完这张动画我瞬间明白了
    罗罗日记
    2021-07-16
  • LVDT位移传感器的原理是什么?
    罗罗日记
    2021-02-07
  • 霍尔传感器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应用?有什么优缺点?
    罗罗日记
    2020-11-2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开关式霍尔传感器在工业的应用 都包括哪些方面

    2019-07-08

  • 了解一下接近传感器(接近开关)

    2021-08-27

  • 瑞之辰全金属温压传感器与压力变送器的优势与应用

    2025-04-21

  • 点亮智能之眼:光电式传感器光源的技术魅力与无限可能

    2025-04-2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罗罗日记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