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层出不穷,大公司的智能风控技术“升级打怪”有多难?

界面新闻 20220721

  • 人工智能
  • 电信诈骗
  • 风控技术
智能风控更新、更难的挑战在于,除了识别难度加大、AI攻防对抗加剧升级,还存在心智判断的问题。

记者 | 佘晓晨

风控,是金融行业的高频词汇。近几年,随着电信网络诈骗方式花样百出,智能风控技术也在“升级打怪”,试图解决更多安全问题。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趋势是,从2016年起,资金安全风险案例越来越多的转为电信网络诈骗。“以往盗取账户、银行卡的风险的确在下降,但各种电信网络诈骗案的风险增加,并且形式更加复杂多样。”蚂蚁集团大安全技术部总裁李俊奎近期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李俊奎介绍称,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明显的团伙化、专业化趋势,形成了分工严密的产业链:诈骗团伙拿到倒卖的信息后,构造出各种骗局,让受害人认为自己有利可图、自愿转账,最终黑产通过水房/地下钱庄/跑分平台把资金卷走。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意味着风险已经发生转移。以往的盗用被称为显式风险,而电信网络诈骗属于隐式风险。 

李俊奎表示,隐式风险和显式风险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首先,隐式风险欺骗行为的发生场所是平台外,例如电话、短信等;其次,平台只能看到用户在支付宝或银行进行了一笔本人充值的行为,并非他人操作,不触及传统风险规则;第三,即使平台阻止,受害者还有可能在其他地方充值,继而受骗。

这给智能风控带来了更新、更难的挑战:除了识别难度加大、AI攻防对抗加剧升级,还存在心智判断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不少大公司正在进行技术突破。例如,腾讯开展了AI在黑色链条中的应用分析研究,百度则聚焦于诈骗网址安全性识别研究;科大讯飞从语言层面自动理解,对容易受骗的受害群进行标记。这些都要求风控AI模型快速适应和升级。 

蚂蚁集团于2016年成立了反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技术小组,之后在2017年成立了蚂蚁反诈中心,重点攻破电信诈骗这类占比较大的风险。作为一家以支付业务起家的科技公司,风控安全是蚂蚁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下则逐步服务于更多生态。 

据李俊奎介绍,目前蚂蚁形成了一套智能风控技术体系“IMAGE”,其发展经过三个阶段: 

2016-2018年,团队主要专注于强化电诈风险的识别能力,结合图计算技术+异常挖掘/特征传播技术,形成全图风控技术体系。2018年之后,强化心智对抗的能力成为重点之一,结合心理学+机器学习,团队逐步形成交互式主动风控技术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对抗隐性风险的重要技术手段,不仅需要机器学习,还需要结合心理学,在劝阻的过程中通过跟用户进行交互,给用户发问卷、视频,给出提示,从而获得反馈。

而在近两年,蚂蚁的技术人员主要做的是提高博弈对抗AI能力和生态联防技术。以AI博弈对抗技术为例,技术人员通过该技术强化对新骗局类型的识别,已经100%覆盖现阶段公安机关披露的骗局类型,包括虚拟货币、元宇宙、疫情诈骗等新型骗局;在对刷单这一最大风险类型的打击上,2022年上半年累计降低欺诈资损率36.9%。

李俊奎称,在内部确实对“产品化”提出更高要求。例如,近期蚂蚁推出的AntDTX可信隐私沙盒,就是跟手机厂商合作、将风控技术注入在手机里,提高手机本地风险感知能力,减少数据流动。 

纵观整个风控行业,电信诈骗只是常见风险类型之一。针对其他风险类型,行业面临不小的技术挑战。与此同时,政策的指引也在加强,科技公司同样迎来机会。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智能风控行业有望持续扩容,2023年中国智能风控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70.8亿元。

不过,相较于其他行业的“竞争”概念,智能风控技术更需要开放合作,提高全行业的防御能力。对此,李俊奎认为,如今很多风险都是穿透型的,某个平台阻止成功,不代表用户不会在其他机构和平台受损失。“现在大家是互相关联的,没办法独善其身,技术要致力于提升整个行业的风险防控水平,才能最大化的保护用户资金安全。”

查看全文

点赞

界面新闻

作者最近更新

  • 抖音本地生活新建成都大本营,试水团购配送和外卖业务
    界面新闻
    2022-10-21
  • 科技早报 | 今日头条上线购物频道 雷军称小米造车成功的唯一方法是进入世界前五
    界面新闻
    2022-10-21
  • 大厂人事 | 快手电商和商业化多个业务负责人调整 李邵建出任泓科晟睿CEO
    界面新闻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华为首款AI音箱:可通过HiLink开放协议控制19个家电品类

    2020-02-21

  • 本田将在CES展出自动驾驶作业车和机器人新品

    2018-12-14

  • 日本新研究:人工智能或能提前一周预测台风

    2019-01-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界面新闻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