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及其选型(转)

工控论坛 20150608

  • 接近开关
  • 电感式传感器
  • 开关传感器


一
工作原理

  电感式接近开关是一种利用涡流感知物体的传感器,它由高频振荡电路、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及输出电路组成。

  振荡器是由绕在磁芯上的线圈而构成的LC振荡电路。振荡器通过传感器的感应面,在其前方产生一个高频交变的电磁场,当外界的金属物体接近这一磁场,并达到感应区时,在金属物体内产生涡流效应,从而导致LC振荡电路振荡减弱或停止振荡,这一振荡变化,被后置电路放大处理并转换为一个具有确定开关输出信号,从而达到非接触式检测目标之目的。


二
电气指标

  1.工作电压:是指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的供电电压范围,在此范围内可以保证传感器的电气性能及安全工作。

  2.工作电流:是指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连续工作时的最大负载电流。

  3.电压降:是指在额定电流下开关导通时,在开关两端或输出端所测量到的电压,

  4.空载电流:是指在没有负载时,测量所得的传感器自身所消耗的电流。

  5.剩余电流:是指开关断开时,流过负载的电流。

  6.极性保护:防止电源极性误接的保护功能。

  7.短路保护:超过极限电流时,输出会周期性地封闭或释放,直至短路被清除。


三
使用方法


  1.直流两线制接近开关的ON状态和OFF状态实际上是电流大、小的变化,当接近开关处于OFF状态时,仍有很小电流通过负载,当接近开关处于ON状态时,电路上约有5V的电压降,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必须考虑控制电路上的最小驱动电流和最低驱动电压,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2.直流三线制串联时,应考虑串联后其电压降的总和。

  3.如果在传感器电缆线附近,有高压或动力线存在时,应将传感器的电缆线单独装入金属导管内,以防干扰。

  4.使用两线制传感器时,连接电源时,需确定传感器先经负载再接至电源,以免损坏内部元件。当负载电流<3mA时,为保证可靠工作,需接假负载。

  R≤US/(IL-3)

  P>US2/R

  P为假负载消耗功率;

  R为假负载阻值;

  IL为传感器的负载电流

  使用仪器:万用表、示波器、电源(+12V)

调试步骤


  1.接好电源,测量T1的c极电压应为6V;

  2.用示波器观察T1的e极,应有高频振荡波形;若无振荡波形,应仔细检查电感线圈接线是否正确,T1周围R、C参数是否正确无误,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直到出现振荡波形为止;

  3.用示波器观察输出,应为高电平,且LED不亮,然后用金属物体靠近电感线圈,其输出应变为低电平,同时LED亮,说明工作正常;

  4.若不正常,应检查T2、T3、T4的状态及周围元件,无金属物体接近电感线圈时,T2导通,T3、T4截止,有金属物体接近时,T2截止,T4导通。


四
如何选型


  1.根据安装要求,合理选用外形及检测距离。

  2.根据供电,合理选用工作电压。

  3.根据实际负载,合理选择传感器工作电流。

  4.选择接线方式。

  可根据使用对象的要求合理选择接线方式:

  国内、国际常用色线对照:(供参考)

  类型 国际 国内

  +V 棕 红

  GND 兰 黑

  Vout 黑 绿




欢迎投稿或者推荐您认为对大家有价值的文章:yang@gkong.com

---------------------------------------

关注行业动态,搜索订阅“中华工控网”(gkongnews)

关注工控技术,搜索订阅“工控论坛”(gkongbbs)



查看全文

点赞

工控论坛

作者最近更新

  • 称重传感器如何与PLC连接才最精确?
    工控论坛
    2022-06-18
  • 关于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及其选型(转)
    工控论坛
    2015-06-08
  • 从增量式编码器到绝对式编码器
    工控论坛
    2015-04-29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技术在光热电站追日系统中的应用

    2019-08-13

  • 电感式传感器应用是什么?看完你就明白了!

    2021-04-28

  • 电感式传感器应用有哪些?一文看懂!

    2021-06-08

  • 【选型推荐】电感缺陷六面检查机传感器选型推荐应用案例

    2021-09-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工控论坛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