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概念新实践:自带太阳能发电的成像传感器问世

DeepTech深科技 20220826

  • cmos图像传感器
  • 光电传感器
  • 自供电传感器

长按识别二维码,收看2018《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区块链商业峰会


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而成像传感器的原理也是将光转换为电子信号。如果能将二者合二为一,就可以获得自带太阳能充电能力的成像传感器。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声称,他们已经制成了这种传感器。该传感器仅凭白天阳光,就可以实现每秒 15 帧图像的拍摄。


研究团队负责人、密歇根大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 Euisik Yoon 表示,这种传感器若与微处理器和无线收发系统结合,就可以制造出能传送图像的袖珍相机。


之前的光能供电成像传感器大致可以分为 2 类。第 1 类是将传感器的部分像素用光伏单元替代。这种方法从原理上来说没问题,但增加光伏单元的数量就必须减少像素的数量,反之亦然。第 2 类是让像素在成像状态和发电状态之间切换。原理上这也可行,但是系统会更加复杂,且必然会限制传感器的每秒最大帧数。



Yoon 教授和博士后 Sung-Yun Park 创造了第 3 种方法。他们注意到,很多光子到达了摄像头,但是并没有被光敏二极管转换成电能,而是穿过光敏二极管之间的缝隙,把能量传递给了基板。于是,二人在光敏二极管后面布设了第二层二极管作为光伏层,来把这些电子转化为电能。于是,到达传感器的光子能量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


由于光伏二极管是利用之前一直存在,但从未被利用的泄露光子能量来发电的,因此既不会占用宝贵的成像像素空间,也无需复杂的切换操作。


该传感器是用标准的 CMOS 工艺制成的,但是其像素的结构和电特性与传统传感器截然不同。首先,新系统的像素包含有 PN 结,以及 1 个位于光敏二极管下面的发电二极管。其次,传统像素使用带负电的电子作为电荷的载体,而新系统为了同时实现成像和发电,使用带正电的空穴作为电荷载体。空穴的运动速度低于电子,但是尚不至于影响成像。


图丨左侧是以每秒 7.5 帧的速度拍摄的图像,右侧是以每秒 15 帧的速度拍摄的图像


新传感器的像素尺寸为 5 微米,发电能力为 998 皮瓦每平方毫米每勒克斯,超过了迄今为止所有的自发电传感器。明朗晴天的亮度为 6 万勒克斯,足以让系统以每秒 15 帧的速度拍摄。普通的光照条件为 2 万-3 万勒克斯,系统对应的最大拍摄速度为 7.5 帧每秒。标准视频的帧率为 30 帧每秒,不过这不是必须的。


此外,研究团队表示,该系统的能耗还有降低的空间。团队已经试验了多种低功耗技术,包括根据光照自动调节帧率的技术,以期让系统在相同光照下提供更高的帧率。


该项目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实用化的自充电无线传输相机。


-End-


编译:离子心

参考:

https://spectrum.ieee.org/tech-talk/semiconductors/optoelectronics/selfpowered-image-sensor-could-watch-you-forever


查看全文

点赞

DeepTech深科技

作者最近更新

  • 港理工科学家发明近传感器计算与传感器内计算技术,让边缘计算更“轻快稳健” | 专访
    DeepTech深科技
    1天前
  • 二合一概念新实践:自带太阳能发电的成像传感器问世
    DeepTech深科技
    2022-08-26
  • 传感器发展简史
    DeepTech深科技
    2019-08-27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智能物流行业对传感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12-07

  • 联发科推出首款智能健康芯片:可让手机给用户画出心电图

    2018-12-07

  • 美国探索用苹果智能手表传感器研究心脏病

    2018-12-07

  • 俄罗斯军队装备内置GPS模块的蜻蜓侦察无人机

    2019-05-0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DeepTech深科技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