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应该使用嵌入式SIM卡技术

Telit 泰利特 20220809

  • 物联网部署
  • eSIM技术
我们连接世界的方式正在迅速演变。技术能力正推动我们超越传统的手动人机交流方式。物联网(IoT)使设备能够识别、预判并响应用户需求,而无需按下按钮。目前的预测显示,到2025年,联网的IoT设备数量预计将从2021年预期的138亿增长至309亿。使用传统SIM卡传统SIM卡广泛应用于IoT设备。然而,它们已不再是蜂窝网络连接设备的最有效技术选择。这些设备形式多样,具备多种实现方式和连接需求。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要更换传统SIM卡:- 为了更好的移动网络运营商(MNO)而更换连接配置文件,例如覆盖面、技术、价格或“保险模式”;- 如果您在全球范围内部署IoT设备,有独特的本地化需求;- 如果您需要避免漫游限制;- 如果您希望简化SIM卡管理流程,摆脱复杂的物理SIM卡管理;- 如果您想要提高服务品质。eSIM技术如何改变游戏规则?如果您安装的IoT传感器位于难以接触的地点,那么派遣现场技术人员更换SIM卡将变得不便且昂贵。不断演进的嵌入式SIM(eSIM)技术代表了克服这一挑战的重要一步。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eUICC)结合多IMSI标准,可以提高IoT部署的速度与效率,同时在整个设备生命周期内降低运营成本。Telit NExTPlus™模块嵌入式SIM技术存在哪些差异?传统SIM技术全面退出市场仍需时间。当前,移动设备仍然使用具备IoT功能的卡来传输IoT数据至上游平台和系统。eSIM目前在超低功耗应用中仍比理想耗电量高。然而,传统SIM卡仍然存在明显局限:- 较大的物理尺寸占用宝贵空间,而现代设备正日益小型化;- 它们是制造商需额外处理的零部件之一;- 需要根据产品部署地点进行定制,以适配预选的MNO。由于eSIM技术克服了这些缺点,预计在未来几年将更加普及。eSIM将如何提升IoT部署的四个方面?随着新技术的推出,eSIM将在当前SIM技术的四个主要短板上带来改进:1. 降低订购与制造成本 通过集成的SIM芯片或UICC(iUICC)托管SIM,移动连接产品无需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定制。工厂不再需要订购、安装并测试特定MNO的SIM卡,从而降低了物料清单(BOM)和生产成本。2. 通过eUICC实现本地化实时订阅变更 您再也不需要更换SIM卡。远程配置和零接触入网降低了在已部署IoT设备上物理移除和更换单一配置SIM卡的复杂性。取而代之的是,您可以远程安全地从云端更改设备的网络运营商配置文件。这种能力意味着您拥有一个适用于IoT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全球SIM。这种面向未来的全球IoT连接方式让您的解决方案更具灵活性与可持续性。3. 持续一致的安全保障 对于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的大多数企业而言,IoT安全漏洞是一个主要顾虑,尤其是涉及网络攻击时。先进的模块嵌入式SIM技术配合Telit NExTPlus eUICC解决方案,可采用网络安全技术,保障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从MNO配置、制造到终端配置。4. 消除昂贵的现场服务 一旦您的连接产品部署完毕,您无需再担心派遣技术人员更换SIM卡的问题。通过消除昂贵的现场服务,可为每台设备节省高达160美元的费用。通过Telit接入eSIM技术Telit已为全球7000位客户连接了超过2亿台设备。我们通过全面的IoT模块、连接服务及平台组合,提供连接与管理能力。无论您想在现有IoT产品中替代SIM卡,还是借助Telit NExTPlus eSIM技术迈向未来,我们都在这里为您提供帮助。编辑注:本博文最初于2018年3月16日发布,此后已更新。

查看全文

点赞

Telit 泰利特

作者最近更新

  • 5G技术与移动连接的新时代
    Telit 泰利特
    04-14 00:56
  • 实时工业物联网数据管理:优势与挑战
    Telit 泰利特
    04-05 11:43
  • 通过更快的蜂窝网络速度革新企业SD-WAN
    Telit 泰利特
    04-06 23:5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PM2.5传感器技术在北京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

    2019-06-19

  • 【盘点】物联网无线传感器技术应用的十大典例

    2019-08-12

  • 本地部署与云物联网部署:哪个更好?

    2020-07-03

  • 蜂窝物联网大规模采用,我们能否预测一个拐点?

    2020-11-1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Telit 泰利特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