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伦理纳入人工智能研究生教学
本报讯(实习记者何蕊)无人驾驶、智慧医疗、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未来,更多人工智能课程将进研究生课堂。教育部日前印发《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将课程培养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将科技伦理纳入教学。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将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列为重要建设任务。《方案》指出,高校可结合领域发展定位、学校学科布局和师资结构,设置五大培养方向的课程: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究、人工智能支撑技术研究、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和人工智能与智能社会治理研究。结合社会治理,高校还应推出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可信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课程。
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还要聚焦建设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教育部提出,硕士生应夯实本领域基础理论,博士生要掌握人工智能国际前沿学术方向和行业先进技术趋势,了解国际前沿理论、技术以及需求热点。《方案》鼓励实施硕博连读、直攻博,和跨学科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给予学生较多的选课、选题等方面的主动权,采取多学科导师联合指导方式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石墨烯传感器助力“意念控制”机器人中国机器人网2024-07-15
-
江南大学团队让微型机器人实现精确路径跟踪控制中国机器人网2022-10-20
-
视比特机器人CEO邓文平博士:3D视觉行业拐点已至中国机器人网2022-10-20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