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循科技深圳市碳循科技有限公司 致力于建筑碳排放监测运维管理,拥有自主研发的BIPV光伏能源监测运维管理系统、建筑碳排放监测管理系统、AIoT生态摄像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面向建筑碳排放及光伏行业提供监测运维管理系统 为合作伙伴提供极具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定制研发服务,产品包括光伏电站智慧监测运维系统、碳排放监测技术、建筑光伏自动化清洁系统、设备监测控制管理平台及物联网设备传感器等。 产品及解决方案应用软件系统智慧农业光伏监测运维平台系统智慧农业低碳产业园农业生产及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监测及核算;大田种植气象监测、灌区智能化及虫情监测,智能温室的环控及水肥一体化管理,冷链仓储的环境自动化控制 建筑碳排放监测运维管理平台碳循科技以能源数据为基础,构建能源和碳排放量实时监测、管理、分析、预警、智能化能源管理以及运维控制等功能为一体的建筑碳排放监测管理系统。 助力企业全面掌控、管 理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资产增值。
-
Jinko Power 晶科电力加大电能装备替代,提高综合能效和绿色用能水平,实现从高碳排放模式向低碳排放模式转变;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推行节能和工业余热余压回收,发展综合能源服务,形成互补互济的新型用能方式;利用“氢能+ 碳交易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启上线交易,市场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企业帮助企业精确掌握碳排放量;促进企业节能减排降碳政府助力政府强化政府碳排放配额分配管理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碳排放配额市场调节和抵消机制碳金融碳金融是服务于降低碳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与金融交易活动,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与投资 不过,由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有限,金融机构对接受以碳排放权作为担保品的融资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绝大多数交易属于金融机构的“首单”、“首笔”试点实践。 ;从碳值、绿值两个指数维度展示分析碳排放综合情况和新能源利用情况;从降碳路径方面构建决策优化碳排放预测模型;对用户进行全维度刻画,形成企业“碳画像”;帮助政府、园区(企业)更为准确掌握碳排放总体情况具体模式区域
-
Gainway 敢为科技公司以“感知能源安全,赋能低碳未来”为使命,致力于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设备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及智能预警解决方案,覆盖双碳目标下的火电、风电、光伏、储能、核电及电网等关键场景,助力行业实现安全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传感器微型化、AI模型轻量化及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推动能源监测从“事后维修”向“预测性维护”跃迁,助力双碳目标与智慧能源的安全转型,为全球能源体系的安全低碳转型提供中国创新方案。 GW-2080,固定污染源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GW-2081,高温紫外氨气在线监测系统 GW-7070,医用氧在线监测系统 GW-7060分析仪紫外烟气分析仪 GW-2000,便携式紫外气体分析仪 GW -2010,在线式红外气体分析仪 GW-2020,温室气体分析仪(污染源) GW-2020系列,便携式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分析仪 GW-2030,便携式污染源碳排放气体分析仪 GW-2031,便携式温室气体通量观测分析仪 其他高精度自动配气仪 GW-5000,多通道复路系统 GW-5050,便携式自动土壤呼吸叶室 GW-5051,透明自动呼吸叶室 GW-5052,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观测漂浮箱 GW-5053行业应用环境监测碳监测
-
Cubic 四方光电氮氧传感器,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医疗健康快速激光氧气传感器,超声波氧气传感器,弥散氧气传感器,DLCO气体传感器,肺功能仪器,制氧机风扇智慧计量超声波燃气表&模块科学仪器尾气分析仪,烟气分析仪,过程气体分析仪低碳热工控制器 /比例阀应用领域室内空气品质,洁净室,大气环保监测,汽车电子,医疗健康,安全监控,发动机排放监测,汽油车排放监测,柴油车排放监测,摩托车排放监测,智慧计量企业资质企业荣誉
-
Acrel 安科瑞电气公司将秉着“创新、高效、团结、诚信”的理念,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为用户安全、可靠、高效用能提供解决方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数据支持。 为建筑、工业企业提供能耗数据,协助用户梳理能源流向和碳排放趋势,为能耗双控提供数据支持。能源管理云平台 为建筑或工业企业提供能耗数据,协助用户梳理能源流向和碳排放趋势,为能耗双控提供数据支持。 餐饮油烟监测平台 协助环保和城管部门监管规模餐饮企业油烟处理和排放。充电桩云平台 帮助用户实现充电结算和资产管理。分布式光伏运维云平台 提供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数据采集及收益分析。
-
Rockontrol 佳华科技在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佳华凭借多年的物联网应用经验,建设并运营“生态环境双碳云图”,构建全国首个以碳数据和生态环境数据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为“生态环境双碳云图”提供坚实的数据标识 各类用能单位在“生态环境双碳云图”注册“碳账户”,可以拥有一个集“碳监测、碳评估、碳交易、碳披露”四位一体的碳资产管理系统,实时接入数据,一键生成碳排放量,节能就是降碳,降碳就是盈利,部门以此为抓手,强化管理 碳账户通过智能采集器和智能报送站,可以和国家报送系统无缝对接,企业碳管理员通过身份权限验证,一键完成碳数据报送。同时,在管理端建立比对核验系统,对报送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保障数据安全、精准报送。 “生态环境双碳云图”的使用,可以帮助各类用户实现双碳目标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的长期规划、阶段分析和实时管控,提升数据质量和碳资产管理水平,助推各类用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未来,佳华将积极把握“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机遇,积极响应“新基建”及“工业互联网”战略布局地时代召唤,形成物联网大数据的“托管地”和“增值地”,跨进万物互联时代,创造低碳智慧生活。
-
XINSOR 烯思 / Yickxin 溢鑫科技烯思技术团队拥有十余年电化学技术研发经验,以碳纳米材料为基础,携手国内外知名企业及专业人士,专注于在科研、高等教育、生物医疗、环保监测、食药安全等领域,通过提供整合应用解决方案、产品定制等渠道,为客户提供可靠 主要产品 标准产品直立石墨烯铂金气体检测电极,三维石墨烯薄膜IDE电分析检测卡,直立石墨烯薄膜电分析检测卡,直立石墨烯薄膜材料,纳米碳晶体薄膜柔性拉伸应变力传感器,玻璃基黄金三电极生物试剂系列Bst扩增 棉拭子核酸裂解液,组织/细胞核酸裂解液定制化产品和配件直立石墨烯叉指电极,电化学工作站流控科研套装,直立石墨烯薄膜细胞培养片,流控池电化学实验室流动液体分析,传感器配件 SPE试条转接头,贵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晶体 食药检测可检测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物品中所含重金属、生化等指标环保检测水体、种植土壤、养殖场、排放气体等重金属离子等污染指标
-
Acoustiblok随着世界采用新技术来减少碳排放,我们将要求更高的建筑标准以促进更健康的生活并增强我们自身身体的可持续性。总之,我们坚持推动改变旧的设计和施工方式。
-
XIZI 西子洁能至今已生产节能环保余热锅炉3000多台(套),产品全部投运后,将有效减少国内碳排放总量,对“双碳”目标的达成及全球绿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电极锅炉电极锅炉具有高效率、无污染、无排放、自动控制无人值守的特点,可作为燃煤、燃油、燃气锅炉的有效替代或补充,将在环境保护、绿色能源、节能减排、碳中和等领域更好地促进我国乃至全球的清洁能源转型发展。 一、磷酸铁锂储能电站二、全钒液流储能电站氢燃料电池依托国内一流的可持续新能源研发测试中心,专注于新型高温燃料电池与零碳排放分布式综合能源供应技术的开发,以化学载体的形式实现氢能的规模化储存与应用,助力打造多元融合的清洁低碳化化学能源体系 锅炉的“灰渣”含碳量低。“锅炉烟气NOx原始排放低”。 气炉西子洁能(原杭锅股份)的前身为“余热锅炉研究所”,专门从事钢铁冶金领域内余热余能回收利用设备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西子洁能可提供脱硫、脱硝、除尘、低NOX燃烧等设备与系统的成套改造服务,实现NOX、SO2、烟尘等污染排放达到国家最高排放标准。
-
Shanghai Electric 国轩新能源氢能具有清洁低碳属性和跨界应用潜力,可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等领域;同时,也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优质替代能源。通过广泛推广氢能在用能终端的应用,将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分布式绿色能源供给“双碳”战略的实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将不可避免对某些相关区域的主导产业产能造成巨大冲击,进而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和产能过剩、高碳排放的资产价值下跌,给当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相当的冲击; 、物流、总图布局、精益生产、生产废弃物处理和运行管理等方式,最大化降低企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 、能源低碳化、运营管理低碳化三条路径,旨在从数字化模拟、预测、光能利用、海绵城市、余热回收技术、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智能化公用设备运行管理系统、高效机房的运行管理、智慧照明控制系统等多个方面降低园区的碳排放 通用装备“双碳”战略的实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将不可避免对某些相关区域的主导产业产能造成巨大冲击,进而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和产能过剩、高碳排放的资产价值下跌,给当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相当的冲击;但与此同时
-
植此青绿,智见未来!汉威科技以智能传感助力碳中和04-07 00:34
-
碳中和背景下,氧化锆氧气传感器如何助力工业节能减排?03-27 09:28
-
零碳园区智慧微电网-从传统制造园区转型为绿色智能制造和研发创新园区01-20 15:48
-
“电碳表”让碳排放像电能一样方便记录2024-12-18
-
已有四家国家碳计量中心获批筹建2023-09-17
-
转向碳排放双控到底是更松还是更紧了?2023-07-26
-
加拿大森林大火已成全球性环境事件,直接排放二氧化碳已超10亿吨2023-07-25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超过12亿千瓦2023-07-25
-
拉美最大的太阳能园区之一达到最大发电产能,光伏组件由中企提供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