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从2.5亿年前化石首次证实植物爱“睡觉”的秘密

澎湃新闻 20230302

  • 化石研究

在自然界,有些植物拥有一种类似“睡觉”的现象。

我国古生物学家从距今2.5亿年的化石中发现了植物爱“睡觉”的秘密。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1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在自然界,有些植物拥有一种类似“睡觉”的现象——它们的叶片在白天展开,在夜晚会合拢或下垂,学界称之为“植物的感夜性”。叶片的这种周期性运动规律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但由于缺乏化石证据,学界至今对植物“睡觉”行为的起源与演化知之甚少。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冯卓团队从距今2.5亿年的大羽羊齿类植物化石上,首次证实了远古时期的植物也具有感夜性。该化石在云南曲靖出土。

团队观察到,在植物的叶片上,有一种新型的昆虫咬蚀结构,这些咬痕呈对称状排列于叶片中脉的两侧。从形态与大小看,叶片中脉一侧的咬痕总与另一侧的咬痕存在略微差异,而离中脉越近或离叶片基部越近时,两侧的咬痕差异越明显。

与大量现生植物进行对比研究后,团队发现,这些化石上的“虫眼”结构竟然与现生植物叶片在夜晚合拢后被昆虫取食留下的结构一致。“因此我们推断,有昆虫咬蚀了正在‘睡觉’、叶片合拢的大羽羊齿类植物。难得的是,这一植物化石被完好地保存至今。”冯卓说。

这一发现,把植物感夜性的起源时间推到了2.5亿年前。

(原标题《2.5亿年前的化石吐露植物爱“睡觉”的秘密》)

查看全文

点赞

澎湃新闻

作者最近更新

  • 瑞典科学家发明导电“土壤”“拔苗”助长
    澎湃新闻
    2024-01-02
  • 中国电科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对外发布,预计明年投入应用
    澎湃新闻
    2024-01-07
  • 科学家×创业者|为恒智能孙耀杰:新型储能火太旺,三五年后便会尘埃落定
    澎湃新闻
    2023-12-23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科学家确定古老吸血乌贼新物种并以美总统拜登的名字命名

    2022-03-09

  • “古鱼王国”发现4.1亿年前的真盔甲鱼家族“新丁”

    2022-04-19

  • 化石“开口”证明南极曾温暖 科学仪器功不可没

    2022-04-29

  • “活化石”揭露古气候秘密 科研仪器大有可为

    2022-04-29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澎湃新闻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