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家创新微创手术借机器人为高龄老人摘除巨大胸腺瘤

感知中国 20230406

  • 达芬奇机器人
  • 微创手术

  借助“达芬奇”机器人,专家为一名高龄前纵隔胸腺瘤患者巧妙摘除直径约6.2厘米肿瘤,上海长征医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4月3日电(记者陈静)胸腺位于胸骨后面,心脏前方,要将深藏在狭窄缝隙中的胸腺瘤摘除,手术过程堪比“拆弹”。

 

  记者3日获悉,上海专家团队借助“达芬奇”机器人,为一名高龄前纵隔胸腺瘤患者巧妙摘除直径约6.2厘米肿瘤,为其解除了致命威胁。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胸外科专家唐华告诉记者,一个月前,82岁的周奶奶因患新冠肺炎去医院就诊,经CT检查发现胸腔有一直径约6.2厘米的肿瘤。胸腺瘤起病隐匿,当肿瘤体积较小时,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胸腺肿瘤经常压迫心脏,产生胸闷、憋气等症状。唐华介绍,目前,手术切除是胸腺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传统的胸腺瘤手术要从正中劈开胸骨,出血多,创伤大,术后留下一条长长的疤痕,病人痛不堪言。而常规经肋间胸腔镜无法进行对侧纵膈脂肪的清扫。而与开胸手术相比,经剑突下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是在胸骨和心包之间的间隙进行,通过形成人工气胸,为手术操作提供了宽阔清晰的视野,避免了胸骨切开。

 

  “但是,剑突下入路路径较长,操作空间狭小,而周奶奶肿瘤巨大且位置较深,紧贴肺门等重要脏器,容易出现判断差错造成误损伤,且部分区域无法到达,切除难度大。”唐华说,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可以完美地解决相关并发症难题。这也是长征医院首次开展此类手术。

 

  面临着患者高龄和罹患巨大肿瘤这两大难题,经过精心的准备,一场高难度的手术如期展开。手术团队在周奶奶的剑突下作了3个直径1厘米大小的切口,依次插入机器人的内窥镜戳卡和2条手术臂后,唐华操纵手术机器人展开了“拆弹”工程。

 

  经过1个多小时的奋战,周奶奶的纵隔肿瘤被完整切除。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师精心监护,保证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室护士与主刀、助手配合默契,确保了手术协调流畅。

 

  据悉,微创化是外科手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唐华表示:“我们借助机器人摘除了巨大纵隔胸腺瘤,时间短、出血少、剥离彻底、患者恢复迅速,在微创手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将为更多患者带去福音。”

查看全文

点赞

感知中国

作者最近更新

  • 自动驾驶中感知、决策、控制,都起到什么作用?
    感知中国
    09-01 10:54
  • 跨界收购六维力传感器企业引监管关注
    感知中国
    08-19 11:10
  • 扬州国扬电子CIM项目启动:构筑功率半导体智能制造数字基座
    感知中国
    08-15 14:4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全球唯一骨科机器人在河南“上岗”

    2020-06-11

  • 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下自体肾移植术成功实施

    2020-07-10

  • 全球首款!苏州智造“脊柱微创机器人”上市

    2022-03-17

  • 泰州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上岗”

    2022-03-3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感知中国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