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从猴子干细胞中创造出胚胎样结构

澎湃新闻 20230411

  • 干细胞技术
  • 生物医疗

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刘真、孙强与清华大学助理教授周帆等合作,首次报告从猴子胚胎干细胞中创造出胚胎样结构。研究人员将这些胚胎样结构移植到母猴的子宫中,并确定这些结构能够植入并引起类似于怀孕的激素反应。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干细胞》。

“人类胚胎发生和器官发生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刘真说,“因为猴子在进化上与人类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希望针对这些模型的研究能加深对人类胚胎发育的理解,包括阐明早期流产的一些原因。”

研究人员将猕猴胚胎干细胞暴露在细胞培养皿的生长因子中,诱导其形成胚胎样结构,这是首次使用非人灵长类细胞形成胚胎样结构。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孙强表示,这项研究创造了一种可以无限诱导和培养的胚胎样系统,为后续探索灵长类胚胎和生殖医学健康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视角。

经过体外长时间培养,类囊胚发育出类似原肠胚的形态结构。

当利用显微镜研究时,课题组发现囊胚样结构具有与自然囊胚相似的形态。随着在体外进一步发育,它们形成了看起来像羊膜和卵黄囊的排列结构。芽母细胞也开始变成最终构成身体三胚层的细胞类型。单细胞RNA测序显示,在这些结构中发现的不同类型细胞,具有与自然囊胚或植入后胚胎中发现的细胞相似的基因表达模式。

然后,研究人员将这些囊胚样结构移植到8只母猴的子宫中,其中3例移植成功。这种植入导致母猴身体释放孕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这些激素通常与怀孕有关。这些囊胚样结构还形成了妊娠早期囊胚——在妊娠早期发育的充满液体的结构,以包裹胚胎和羊水。然而,它们并没有形成胎儿,大约一周后这些结构就消失了。

未来,研究人员计划将重点放在进一步开发从猴子细胞培养胚胎样结构上。“这将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个有用的模型。”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周帆说,“猴胚细胞的进一步应用有助于深入研究灵长类动物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3.03.009

(原标题《科学家首次从猴子干细胞中创造出胚胎样结构》)

查看全文

点赞

澎湃新闻

作者最近更新

  • 瑞典科学家发明导电“土壤”“拔苗”助长
    澎湃新闻
    2024-01-02
  • 中国电科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对外发布,预计明年投入应用
    澎湃新闻
    2024-01-07
  • 科学家×创业者|为恒智能孙耀杰:新型储能火太旺,三五年后便会尘埃落定
    澎湃新闻
    2023-12-23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浅谈我国医疗智慧物联网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2018-12-03

  • 美国首批附带传感器的数字化药片上市

    2018-12-08

  • 浅谈超声波传感器原理及其相关应用

    2018-12-09

  • 瑞士开发柔性微型机器人 可在体内运送药物

    2019-05-0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澎湃新闻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