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度机器人前沿技术,一年时间内发展情况如何?

传感工坊 20230724

  • 人工智能
  • 软体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
经过了一年的发展,这十大前沿技术有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突破,有些已成为了一众科技企业着重投资发展的方向,一起看看这一年来机器人十大前沿技术中个别领域的发展吧!

  去年8月,机器人盛宴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上,中国电子学会根据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分析了各项机器人相关的研究后,归纳了十大前沿技术。经过了一年的发展,这十大前沿技术有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突破,有些已成为了一众科技企业着重投资发展的方向,一起看看这一年来机器人十大前沿技术中个别领域的发展吧!
 

  仿人机器人技术
 

  仿人机器人正是我们常说的人形机器人,而人形机器人可谓是今年的当红炸子鸡,年初,ChatGPT-4发布并火遍全球,让大家看到了“机器人+AI”的巨大潜力,随后马斯克表示“人形机器人多于电车”以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认为“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彻底点燃了人形机器人的概念。
 

  人形机器人火爆之后,马上引来了一场资本浪潮。率先拉开人形机器人公司融资的是来自挪威一家名为“1X”的机器人公司,开发ChatGPT模型的公司OpenAI领投A2轮,共筹集到2350万美金资本,同时允许率先将ChatGPT应用在该公司的机器人上。
 

  紧接着AI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宣布完成了7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百汇风险投资)领投,跟投方中还有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库卡机器人的前CEO Till Reuter。国内“AI+机器人”的希望之星,稚晖君的智元机器人也在这段时间获得百度的投资,公司注册资本增加1000万。
 

  利好政策也随着这阵东风吹来,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机器人产业的指导政策。其中,《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多次提及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方案中强调加强人工智能大模型支撑,开发并持续完善机器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挖掘应用场景资源,为模型预训练提供多样化场景数据支持,提高模型通用性和实用性。
 

  软体机器人与人工肌肉
 

  人工肌肉具有类人肌肉的特性,相比传统执行器,安全性更高,并且利于制造软体机器人,而软体机器人具有连续可变形结构,更适合在医疗康复、特种任务等场景下应用。据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软体机器人的市场价值为10.49亿美金,预计2026年将达到63亿美金,中国的软体机器人市场将占1/4,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早些时候发布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他们使用一种带自修复技术的仿生肌肉执行器,能显著提高了空中机器人的弹性性能,离完善自我修复的机器人蜜蜂又近了一步。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说:“以肌肉状执行器为特色,虫子大小的机器人即将到来,它们只是一个开始。”
 

  软体机器人所需的柔软材料研发一直是重点攻克的课题之一,英国剑桥大学仿生机器人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新的基于水凝胶的皮肤,这种极其柔韧的皮肤使用一系列电极和算法让机器人能够检测物体的触觉特性,复制人类的触觉,对促进软体机器人的开发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该水凝膜机器人皮肤由明胶、甘油、水、一水柠檬酸、食盐制成,可生物降解并且非常有弹性,将其与电阻抗断层成像硬传感器相结合,传感器使用皮肤边缘的电极来施加电流并测量电压,就可以提供有关皮肤状态的信息,从而推断人造皮肤被触摸的位置以及是否有受损。
 

  DNA纳米机器人与新材料微纳部件
 

  DNA纳米机器人具有微小、精准、靶向、低损伤、超高精度可控等优点,被誉为未来对抗人体疾病的理想的武器之一,而提到微纳机器人,就不得不提暨南大学在该领域的重要进展了。
 

  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李宝军教授、辛洪宝教授团队长期研究光控微纳生物机器人,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导航旋转的光流体力硅藻机器人,实现了能直接用于神经细胞等珍贵细胞培养过程中病毒、支原体和致病菌等纳米生物威胁物的非侵入捕获、收集与移除。
 

  该研究受自然界中海豚可以轻松追随行船的尾浪而借力前行(船尾乘浪效应)的启发,通过光力将一个具有三指形状的硅藻(三角褐指藻)旋转起来,构建成的硅藻机器人,硅藻机器人周围局部流场产生的光水动力可以轻松将尺寸小至100nm的目标物进行捕获与收集。
 

  该OHD为生物微环境中纳米物体的有效捕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并作为细胞环境中非侵入性和主动性纳米生物威胁去除和抗菌治疗的智能微机器人平台,此功能可确保在纳米生物威胁去除和抗菌处理后,继续进行后续基于细胞的生物制造和生物分析,OHD阵列通过微型机器人个体的合作,确保更大规模地去除纳米生物威胁的能力。

查看全文

点赞

传感工坊

作者最近更新

  • 看不见的「眼睛」:物联网传感器如何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
    传感工坊
    3天前
  • 触摸世界的“指尖”——聊聊触觉传感器
    传感工坊
    3天前
  • 你手机里藏着看不见的“指南针”——聊聊磁传感器的那些事儿
    传感工坊
    4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浅谈可伸缩传感器的研发现状与未来应用

    2018-12-07

  • 华为首款AI音箱:可通过HiLink开放协议控制19个家电品类

    2020-02-21

  • 本田将在CES展出自动驾驶作业车和机器人新品

    2018-12-14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传感工坊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