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人工智能在创造性思维任务中或超越大部分人类

感知中国 20230922

  • 人工智能
  • 大型语言模型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人工智能(AI)研究论文指出,大型语言模型(LLM)AI对话机器人在创造性思维任务上或能超越大部分的一般人类,该任务要求受试者想出日常用品的替代用途(发散性思维的一个例子)。不过,该研究也显示,得分最高的人类受试者依然能超过对话机器人的最佳答案。

 

  该论文指出,发散性思维通常是指与创造性相关的一类思维过程,需要为特定任务想出各种不同创意或对策。发散性思维一般通过替代用途任务(Alternate Uses Task,AUT)进行评估,受试者被要求在短时间内想出某个日常用品的其他用途,越多越好。受试者的回答从四个类别进行打分:流利度、灵活性、原创性和精细度。

 

  论文第一作者、芬兰图尔库大学Mika Koivisto和通讯作者、挪威卑尔根大学与斯塔万格大学Simone Grassini两人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ChatGPT3、ChatGPT4和Copy.Ai完成绳子、盒子、铅笔、蜡烛4个物品的AUT,并对其答案进行比较。他们通过语义距离(回答与物品原始用途的相关度)和创造性给回答的原创性打分,并用一个计算方法在0-2的范围里量化语义距离,同时让不知道作答者身份的人类打分者在1-5的范围里客观评价创造性。

 

  该研究结果显示,平均而言,对话机器人的回答在语义距离(0.95相对于0.91)和创造性(2.91相对于2.47)的得分上显著高于人类的回答。人类回答在这两项的得分差距更大——最低分远低于AI的回答,但最高分普遍比AI高。最佳人类回答在8个评分项中的7项都超过了所有对话机器人的最佳回答。

 

  论文作者总结认为,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当前AI对话机器人想创意的能力至少已与一般人类相当。他们也指出,本次研究只评价了涉及创造性评估的单项任务的表现,今后的研究或能探索如何将AI融入创造性过程来提升人类表现。(完)

查看全文

点赞

感知中国

作者最近更新

  • 自动驾驶中感知、决策、控制,都起到什么作用?
    感知中国
    09-01 10:54
  • 跨界收购六维力传感器企业引监管关注
    感知中国
    08-19 11:10
  • 扬州国扬电子CIM项目启动:构筑功率半导体智能制造数字基座
    感知中国
    08-15 14:4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华为首款AI音箱:可通过HiLink开放协议控制19个家电品类

    2020-02-21

  • 本田将在CES展出自动驾驶作业车和机器人新品

    2018-12-14

  • 日本新研究:人工智能或能提前一周预测台风

    2019-01-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感知中国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