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孟晚舟:算力的稀缺和昂贵已成为制约AI发展核心因素

集知网 20230924

  • 人工智能
  • 算力

“参数超过千亿甚至万亿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型,正在加速进入千行万业,AI发展正在跨越拐点。”9月20日,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 孟晚舟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3上表示,华为将持续提升“软硬芯边端云”融合能力,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

让大模型在智能化时代“百花齐放”

当前,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向智能世界,数据爆炸式增长、智能技术突飞猛进。以强大算力为基础的各种模型和算法不断涌现,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创新的“矢量效应”更加凸显。

孟晚舟指出,从小模型时代到大模型时代,AI技术的实用性发生了质的飞跃。她解释称:“过去,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开发不同的模型。现在,大模型通过吸收海量知识,一个模型可以适配多种业务场景,大幅降低了AI开发与应用的门槛,缩短了技术到应用的周期,使AI从作坊式开发、场景化定制,走向工业化开发、场景化调优,依托大模型规模化解决行业问题成为可能。”

然而,大模型需要大算力。算力大小不仅决定着AI迭代与创新的速度,也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算力的稀缺和昂贵,已经成为制约AI发展的核心因素。

对此,孟晚舟表示,华为将充分发挥在计算、存储、网络、能源等领域的综合优势,改变传统的服务器堆叠模式,以系统架构创新的思路,着力打造AI集群,实现算力、运力、存力的一体化设计,突破算力瓶颈,提供可持续的澎湃算力。

“通过开放算力底座、AI平台、开发工具等,我们支持每个组织使用自己的数据训练出自己的大模型,让每个行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展出自己的行业大模型,让大模型在智能化时代的‘百花齐放’。”孟晚舟说。

加速千行万业智能化转型

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本次大会上,华为正式提出全面智能化(All Intelligence)战略。

孟晚舟表示,全面智能化战略的目标是为了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化转型,其内容主要涵盖三个方面,首先,让所有对象可联接。不仅是物理实体的,也包括逻辑的、虚拟的;不仅包括数字化的设备,也包括传统的终端和装置;不仅使数据上得来,也让意图下得去。其次,让所有应用可模型,通过大模型范式,让智能应用快速惠及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第三,让所有决策可计算。以算力的无所不在,加速智能的无所不及,并让数据的潜力在计算中不断地释放与叠加。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在过去30多年中,华为基于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不断构筑产品领先优势,助力产业升级。

自2003年开始,CT和IT在网络基础设施技术中相遇,华为提出All IP战略,推动通信领域的各类技术制式和协议,从七国八制走向统一,促进了联接的无处不在。截至目前,华为支持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张网络的稳定运行,联接了全球超过1/3的人口。2013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加速发展,华为提出All Cloud战略,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升级。如今,华为已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主流云厂商之一,在全球部署了30个Region(华为云服务器区域)、84个可用区,聚合了全球4.2万家合作伙伴、500万名开发者,服务了全球300万家客户。

“技术如同一道地平线,每增高一分,人类文明的图景就被改变一分。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创造着全新应用场景,延展着活动的半径。”孟晚舟表示,在全面智能化(All Intelligence)战略的指引下,华为将持续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使能百模千态,赋能千行万业。

查看全文

点赞

集知网

作者最近更新

  • 营收翻倍!汽车传感器龙头2025上半年毛利率为何腰斩?
    集知网
    08-22 14:56
  • 1.57亿收购!A股MEMS代工龙头出手
    集知网
    08-21 12:28
  • 暴增8成!国产磁传感器龙头2025上半年营收突破15亿
    集知网
    08-21 11:26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华为首款AI音箱:可通过HiLink开放协议控制19个家电品类

    2020-02-21

  • 本田将在CES展出自动驾驶作业车和机器人新品

    2018-12-14

  • 日本新研究:人工智能或能提前一周预测台风

    2019-01-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集知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