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又有新变化!这一技术为什么受追捧?

科技画报 20231021

  • 新能源
  • 纯电动汽车

  原标题:小米造车又有新变化!这一技术为什么受追捧?

  小米造车,又有新变化。日前,有报道称,小米汽车已确定开发增程式动力产品。虽然上述消息尚未得到小米汽车官方证实,但小米招聘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增程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出现在其上线的职位中。

  根据小米汽车之前发布的产品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将推出首款量产车型,其技术路线选择的是纯电动汽车。此次小米汽车将增程式电动车作为其新的产品开发类型,再次引发舆论关于新能源技术路线的讨论。

  车展上某品牌汽车展出的智能增程四驱平台。辛梦晨摄(新华社发)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插混(含增程)和燃料电池3条技术路线。由于技术门槛低,也不够环保,长期以来,业内并不看好增程式技术路线。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前首席执行官冯思翰就表示:“从客户价值的角度看,增程式混合动力是一项过渡技术。”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称,增程式技术是“拿落后的技术割韭菜”。

  不过,“落后”的增程式动力车型正出乎意料地受到企业追捧。截至目前,已有理想、问界、岚图、深蓝、零跑、哪吒等品牌相继入局。不少媒体称,长安汽车旗下的阿维塔也计划推出增程式动力车型。甚至有评论表示,“没有一家造车新势力可以拒绝增程技术”。

  要理解其中的逻辑,恐怕还得回到市场。盖世汽车研究院终端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增程式乘用车销量达31.4万辆,同比增长159.08%,远高于只有20%左右增幅的纯电动汽车。在纯电动汽车市场基数日益变大、增幅放缓之际,增程式动力车型的爆发式增长,无疑让不少企业找到了提高增量新的“蓝海”。

  更重要的是,作为增程式技术路线代表车企,理想不仅月销量在造车新势力中长期“遥遥领先”,而且已连续3个季度实现盈利。如果没有意外,在经过8年亏损后,理想今年有望首次实现年度盈利。这也是“蔚小理”中率先上岸的造车新势力。有了理想做开路先锋,后续企业纷纷押注增程式技术路线,无疑更有底气了。

  不可否认,汽车是一个依靠创新驱动的产业,特别是对于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控。但问题在于,创新不是直线模型,决定创新的基本力量不仅包括科技进步带来的机会,还包括市场需求条件。换言之,创新的成功并不仅仅凭技术性能,还要受制于用户的偏好和成本约束。此次小米汽车反向“电改油”,或是内部又一次技术思维与市场思维博弈后的结果。

  要看到,当前纯电动汽车有一大消费痛点,就是续航焦虑。在补能基础设施不足和充电没有加油高效的现实条件下,可油可电的插混和增程式动力车型恰好能够破解这一消费痛点,更容易形成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化。有人会提出,那为什么不选择插混呢?需要指出的是,与插混相比,增程技术需要的发动机结构更简单,也无需复杂的变速箱,仅相当于给纯电动汽车加了一个“充电宝”,这对没有传统燃油车经验和技术积累的造车新势力更“友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因为增程技术门槛不高,反而成了理想、小米等新进入者的一大优势。

  同时,与纯电和插混相比,增程式动力车型研发、制造成本更低。因此,其产品在价格上就有了竞争优势。以零跑C11车型为例,增程版本比纯电版本至少便宜2万元。虽然看上去这个价差并不算太大,但折合售价来看,也是不小的优惠。这对于除了一、二线城市外更为广阔的市场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至于增程式动力车型的研发成本,从理想每年远低于蔚来和小鹏的研发投入也不难看出端倪。

  “甘蔗没有两头甜”。有优势,必然也有劣势。从目前来看,增程式动力车型最大的劣势就是跑长途特别是跑高速耗油量大。然而,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长途出行只是偶尔为之,很少能体验到这一缺点。因此,能缓解里程焦虑,基于用户思维和场景造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增程式动力车型,能够快速实现对现有燃油车主流大众市场的新能源进化,也许就不难理解了。

查看全文

点赞

科技画报

作者最近更新

  • 摩尔斯微电子宣布屡获殊荣的MM8108 Wi-Fi HaLow系统级芯片、模组、评估套件及 HaLowLink 2正式量产
    科技画报
    09-24 19:14
  • 全球首款Transformer专用AI芯片Sohu发布
    科技画报
    2024-06-26
  • 国产科学仪器面临多重挑战,专家呼吁:完善创新生态 锻造科研“利器
    科技画报
    2024-06-01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充电桩加装GPS模块和数据芯片为车主实现智能服务

    2018-12-07

  • 全球首列智轨列车上路运行:采用传感技术智能感知路径

    2018-12-08

  • 交流电之父——尼古拉-特斯拉

    2018-12-23

  • 新国标正式实施,电动车安全性能面临新挑战

    2019-04-3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科技画报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