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量子直接通信领域新突破:300公里级全连接

每天懂一传感器 20250603

  • 信息安全
  • 量子通信
6月2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创新提出长距离大规模可扩展全连接量子直接通信理论架构,并成功实现四节点间300公里级量子直接通信网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险峰、上海电力大学教授李渊华团队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龙桂鲁团队的量子直接通信理论为基础,展开了进一步研究。

  在最新研究中,科研人员创新性地采用双泵浦光参量下转换技术,构建起具有高抗干扰能力的量子纠缠分发系统。

  实验结果显示,通信后各节点间共享量子态保真度仍保持在85%以上,验证了该方案在长距离通信中的可靠性。

  经300公里传输后到达接受节点的光子对数仍达300~400Hz(赫兹),这意味着经过编码后,理论通信速率可达每秒数比特。

  这项研究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突破传统星型网络架构限制,实现了全连接网络的可扩展性;

  二是通过优化纠缠光源制备技术,将传输距离提升至300公里量级;

  三是建立了基于量子态重构的误差修正机制,确保了多节点通信的稳定性。

  据了解,该网络系统的成功构建为量子通信网络实用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未来,相关技术可应用于军事指挥、政务通信、金融交易等对信息安全要求极高的领域。

  量子通信的安全性极高,主要是基于量子不可克隆原理,量子态一旦被测量就会发生改变,所以任何试图窃听量子通信的行为都会被发现。

  比如在量子密钥分发中,发送方和接收方通过量子态传输密钥,如果存在窃听者,其测量行为会破坏量子态,接收方和发送方就能察觉,从而更换密钥重新进行分发,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量子通信的协议和实现过程没有漏洞,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密钥分发就可以做到绝对安全,这是传统通信技术难以企及的。

查看全文

点赞

每天懂一传感器

作者最近更新

  • 对图像传感器的认识误区:传感器类型
    每天懂一传感器
    10-13 23:12
  • 进气压力传感器:汽车“呼吸”的智慧之眼
    每天懂一传感器
    09-25 02:16
  • 超声波液位传感器:选对“耳朵”,听见水的“声音”
    每天懂一传感器
    09-23 18:1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基于量子中继的量子通信网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20-03-18

  • 在钻石中保存量子态:迈向量子互联网的一小步

    2020-04-03

  • 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市场规模将扩大

    2020-04-15

  • 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0-04-1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每天懂一传感器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