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力传感器准度:机器人迈向“精细化”作业的生命线

机器人产业研究员 20250915

  • 六维力传感器
  • 传感器标定
准度Accuracy。作为衡量力传感性能的金线,准度可以说是直接决定了机器人智能水平的上限。

今天的机器人已经逐步渗透到精密制造、医疗手术和柔性生产线等各个领域中了。但是机器人是否可以像人一样,灵巧地进行装配,完成打磨和缝合的任务?目前从行业来看好像还没有那么完美。所以我想聊聊这里面的关键问题。现在我们对于机器人的要求和期待值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肯定不能再以两年前的眼光看待现在的事务了。

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点已经倾斜至关心机器人的核心价值,技术能力。更多的关心点在于其“大小脑”协同能力,运动能力,机器人对于“力”的感知和控制能力。这其中的核心,刚好是我今天想聊的六维力传感器。

今天就挑其中一个点来说,就说准度Accuracy。作为衡量力传感性能的金线,准度可以说是直接决定了机器人智能水平的上限。Ps:当然了,其实目前我们更多的还在关注智能水平的下限,毕竟底层建筑决定上层基础。

传感专家


一、准度:机器人力控的“信任基石”

六维力传感器的准度,综合反映了其对三维力(Fx, Fy, Fz)与三维力矩(Mx, My, Mz)的测量值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它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静态指标,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主要体几点,比如抗干扰、动态响应的真实性、维间串扰抑制等,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 抗干扰性:传感器能否在电机发热、环境温度波动、振动等复杂工况下保持输出稳定,决定了机器人长时间工作的可靠性。
  • 动态响应真实性:在高速、高频的交互任务中,传感器信号能否无失真地快速响应,直接影响工艺质量。
  • 维间串扰抑制能力:理论上,Z向受力应只引起Z向信号变化。但实际上,由于机械耦合,Z向力常会干扰到Mx、My力矩通道的输出。高准度意味着极低的串扰,确保机器人能清晰“分辨”力的类型与方向。

传感专家


缺乏高准度的力传感器,就像为机器人戴上一副失真的手套——它或许知道碰到了东西,却无法判断用了多大力、是按压还是扭转,致使力控应用徘徊于“可用”却远非“好用”的困境。


二、行业痛点:为何高准度难以实现?

追求极高的准度是一项涵盖了理论、材料、工艺和算法的多重挑战:

首先说结构设计悖论,传感器的弹性体需要同时的较高的刚性来保障带宽和固有频率,以及高灵敏度来保障分辨力,这个设计的本身其实是矛盾的平衡艺术。

其次工艺一致性的难题,应变计贴装的微小角度偏差,胶层厚度的不均匀等等因素,都可能会被放大为显著的测量误差,这东西极度依赖工艺稳定性。

最后再说标定的成本和复杂性这块,全面的非解耦标定需要在多维空间内进行大量点位加载,这就会导致设备成本较高、耗时漫长等问题的发生,是量产一致性的关键瓶颈。

传感专家


三、破局之路:技术革新与行业共进

近年来,我们欣慰地看到包括蓝点触控(Link-Touch) 在内的中国企业,正在通过技术创新逐一攻克这些难题,比如说采用整体式设计的弹性体,通过拓扑优化从源头上降低串扰的一体化刚性结构,为高准度奠定物理基础。引入AI视觉辅助贴装,自动激光标定等智能手段,来减少人工环节误差,同时通过全温区、全维度的软件算法智能化工艺补偿,有效抑制温漂及维间耦合。

值得一提的事,行业领先的团队已开始推动标定流程的标准化,并提供详尽的误差矩阵和性能报告,帮助集成商和终端客户更高效地完成传感器部署与验证了。


展望:准度跃迁将开启哪些新场景?

当六维力传感器的准度实现跨越式提升以后,我们将有希望看到:

  • 机器人可自主完成芯片贴装、精密轴承合装等“绣花”级任务,实现微米级精密装配。
  • 凭借真实力反馈,机器人可能实时调整姿态与力度,实现大型复杂曲面的一致性打磨和抛光作业,实现自适应柔性加工。
  • 高准度的力控外骨骼机器人能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拟人化的步态训练与支撑,实现智能健康康复辅助。


六维力传感器的准度,要我来看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性能参数了,跟多的是机器人能否融入高附加值核心生产环节的通行证。它代表着从“有触觉”到“有真实触觉”的本质飞跃。

我们期待,产学研各方能持续聚焦这一“卡脖子”技术领域,共同推动行业标准建立与技术突破。唯有如此,才能为中国机器人迈向“真智能”、切入全球高端应用场景,铺就一条坚实之路。

查看全文

点赞

机器人产业研究员

深耕机器人领域,专注 机器人感知/运动控制/人工智能应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研究。在此分享行业洞察、技术解析、项目实践与学习心得。

作者最近更新

  • 六维力控传感器:被低估的百亿市场,一个悄然崛起的中国供应链
    机器人产业研究员
    4天前
  • 从“力控制”到“力理解”:六维力传感器如何让机器获得“身体智慧”
    机器人产业研究员
    10-13 18:20
  • 工信部主管《机器人产业》聚焦机器人力传感器,重磅报道蓝点触控
    机器人产业研究员
    10-10 17:37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现有机器人三种产品形态及其中的传感器应用

    2018-12-23

  • 最全的传感器标定方法总结

    2019-07-18

  • 六维力传感器在工业打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2019-08-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机器人产业研究员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