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Cu在芯片半导体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铜(Cu)是半导体制造中一种关键的金属材料,尤其在芯片互连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芯片尺寸不断缩小、集成度提高,铜因其优异的导电性和抗电迁移能力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铝互连材料
铜在半导体芯片中主要用于构建导电通路,从晶体管之间的连接到芯片顶层的再布线,几乎贯穿整个芯片结构。
铜在现代高性能半导体芯片中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先进制程节点中。
铜在半导体制造中的主要用途包括:
1.互连导线(Interconnects)
铜是芯片内部金属互连层的主要材料,用于连接晶体管和各个功能模块。相比铝,铜具有更低的电阻率和更好的抗电迁移性能,能够支持更高速的信号传输5。
全局互连:用于芯片高层的厚铜线,传输大电流。
局部互连:用于晶体管之间的纳米级导线
2.大马士革工艺(Damascene Process)
由于铜难以通过传统蚀刻方式加工,现代芯片制造中普遍采用“双大马士革”工艺:先在绝缘层刻出沟槽或通孔,再用电镀方式填入铜,最后通过化学机械抛光(CMP)去除多余材料
3、 封装基板与散热结构
铜在封装基板中用于提高导电和散热性能。
铜针基板:用于高功率器件散热。
铜烧结技术:用于碳化硅功率模块,提升热导率和可靠性
4、硅通孔(TSV, Through Silicon Via)
用于3D封装技术中,实现芯片层间的垂直电气连接。
铜填充TSV具有低电阻、高可靠性优点
5.电容器与新型器件
铜还用于制造金属化电容器,具有优异的电容和损耗特性,适用于下一代存储器和通信技术
6、再布线层(RDL, Redistribution Layer)
用于重新分布芯片I/O焊盘的位置,便于封装连接。
通常使用铜电镀工艺制造
7、铜柱凸块(Copper Pillar Bump)
用于倒装芯片(Flip-Chip)封装中,连接芯片与基板。
提供高密度、高可靠性的电气连接
铜在芯片结构中的应用图谱总结
芯片结构 | 铜的应用方式 | 主要作用 | 是否关键 |
晶体管互连(BEOL) | 大马士革铜电镀 | 构建导电路径、连接晶体管 | ✅是 |
硅通孔(TSV) | 铜填充 | 实现垂直电气连接 | ✅是 |
铜柱凸块 | 电镀铜柱+焊料 | 芯片与基板连接 | ✅是 |
再布线层(RDL) | 铜电镀+图案化 | 重新分布I/O位置 | ✅是 |
封装基板 | 铜针、铜烧结 | 散热、导电 | ✅是 |
电容器结构 | 金属化铜电极 | 提供电容功能 |
铜与铝在芯片互连中的性能对比
特性 | 铜 | 铝 | 关键优势 |
电阻率 | 较低(~1.7 μΩ·cm) | 较高(~2.7 μΩ·cm) | 铜更利于高速传输 |
抗电迁移能力 | 强 | 弱 | 铜更稳定可靠 |
工艺难度 | 高(需CMP) | 低(可直接蚀刻) | 铝更易加工 |
适用制程节点 | 先进节点(<130nm | 传统节点(>130nm | 铜用于高端芯片 |
是不是半导体芯片中必须要有铜?
结论:不是所有芯片都必须用铜,但现代高性能芯片几乎离不开铜。
在早期芯片制造中(如130nm及以上节点),铝是主流互连材料。
随着芯片制程进入90nm及以下节点,铜因其优越性能成为主流选择。
对于低性能、低成本芯片(如部分MCU、模拟芯片),仍可能使用铝互连。
结论与建议
铜在现代半导体制造中主要用于高性能互连结构,是实现高速、低功耗芯片的关键材料。
如果你关注的是先进制程芯片(如AI芯片、CPU、GPU),铜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是传统或低端芯片,铜则非必须,但仍可能用于封装或辅助结构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铜Cu在芯片半导体中不可或缺的作用1天前
-
A股有哪些公司涉及半导体基板业务5天前
-
688385复旦微电有哪些产品?为什么会被美国商务部制裁列入实体名单?10-02 07:31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