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连获两轮融资!深圳触觉传感器企业成行业黑马
在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浪潮下,视觉、听觉感知技术已趋成熟,而被称为机器人 “电子皮肤” 的多模态触觉传感器,正成为机器认知物理世界的 “最后一块关键拼图”—— 它能通过接触精准表征物体表面形貌、质量等性质,或将力、温度等参量数值化,是仿生机器人实现感知交互的核心器件。
近期,专注于触觉传感领域的模量科技再获资本青睐——获得青橙资本千万级Pre-A轮投资,距离上一轮融资仅间隔两个月。凭借自主研发的多模态触觉传感技术,这家企业正突破行业技术壁垒,构建从材料、算法到模组的一体化闭环,成为触觉传感赛道“跑得快、落地稳”的新锐力量。
触觉感知的价值,正随下游场景爆发逐渐凸显。当前,人形机器人迈入量产前夜,工业智造向微米级精度升级,智能穿戴与医疗康复对感知精准度要求提升,高精度、高柔性、可规模化的触觉传感器已成为刚性需求。据VMR报告显示,2028年全球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将突破260亿美元;长江证券数据则指出,仅中国市场的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赛道,到2030年规模就有望达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4.3%。此外,工业智造的微米级控制、智能穿戴的精准感知、医疗康复的交互需求,进一步扩大了触觉传感器的应用边界,使其成为工业检测、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的 “刚需组件”。
不过,该行业长期被海外巨头垄断,技术壁垒与市场集中度成为国产企业的 “入场门槛”。QYResearch 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 TOP5 厂商(Novasentis、Tekscan、JDI、Baumer、Fraba)合计占据 57.1% 的份额,高端产能与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外。在此背景下,模量科技以 “材料创新 + 算法融合” 为突破口,构建起覆盖多场景的产品矩阵,打破 “纸上科研” 困境:具身智能触觉模组为机器人赋予 “人类级触觉”,提升抓取精度;工业压力分布检测系统以微米级精度攻克电池制造良率难题;全柔性电子皮肤可拟合复杂曲面,实现机器 “表层感知”;织物类柔性传感器则能嵌入汽车内饰,打造智能座舱 “感知神经网络”,此外还有适配多模态感知的高灵敏温压传感器、服务消费电子的柔性传感器,形成 “技术可落地、产品可量产” 的差异化竞争力。
技术的价值终需落地验证。目前,模量科技的产品已深入多个产业核心环节:工业领域,其压力分布传感系统应用于新能源电池模组组装与高精度模具检测,服务多家头部智能制造商;具身智能领域,与机器人及灵巧手企业合作,通过触觉模组提升抓取精度;智能汽车领域,联合产业链巨头研发基于织物阵列式柔性传感的智能座椅调节系统;消费领域,为AR/VR、智能手表提供佩戴舒适度检测方案,还为AI玩具、智能健身设备开发新型交互传感技术;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拓展也在快速推进,形成了完整的商业化闭环。
模量科技的快速发展,也是国内触觉传感企业受资本追捧的缩影。2025 年以来,他山科技、那图智能、千觉机器人、猿声科技、帕西尼感知等多家企业相继完成融资,赛道热度持续攀升。此次模量科技获得的千万级 Pre-A 轮资金,将主要用于三大方向:扩充产线以提升交付能力;加深在机器人、智能汽车、新能源、消费电子、医疗健康等核心场景的渗透;持续攻坚高精度、多模态传感的材料研发与算法优化,巩固技术壁垒。
模量科技表示,触觉感知,已不再只是科幻场景中的想象。随着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AI+医疗不断推进,模量科技正站在产业爆发的关键节点。我们诚邀具备战略眼光的投资人、行业伙伴、政府机构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中国触觉传感技术的自主化、产业化与全球化。
查看全文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