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科智能多重挑战浮现:国资入股终止,业绩承压
山科智能多重挑战浮现:国资入股终止,业绩承压
在智能水表行业备受关注的一次国资入股计划中,山科智能(股票代码:300897.SZ)最终未能实现预期目标。近日,公司公告显示,原计划由湖北长江航天科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航天”)作为控股股东的交易,因未能获得国资监管机构审批而告终。
据披露,公司原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关系在交易推进过程中到期并自动解除,进一步削弱了公司现有的控制结构。与此同时,山科智能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业绩压力进一步加剧。
国资入股计划因审批未通过而终止
山科智能此前与长江航天进行的控制权变更计划,历时近四个月,最终未能通过国资审批程序。2025年11月7日,公司发布公告,确认与长江航天之间的交易安排已正式终止。
根据此前协议,相关股东拟向长江航天转让19.70%的股份,并在交割完成后36个月内放弃剩余股份的表决权。这一安排旨在确保长江航天在未实现全面控股的前提下,仍能对公司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
长江航天的实际控制方为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因此,该交易必须经过国资审批程序。然而,尽管各方持续沟通,最终仍未能获得批准,交易未能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长江航天成立于2025年6月,仅一个月后便启动了对山科智能的收购程序,市场对其是否为专为此次交易而设立的公司产生了诸多猜测。
股权结构显示,武汉航天新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湖北长江临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各持有长江航天40%的股份,并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此外,湖北长芯科技合伙企业持股20%,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控制结构。
在长江航天体系中,上海临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亚军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不仅担任长江航天董事,还通过多个路径深度参与其资本架构。
值得一提的是,临芯投资此前已通过旗下基金持有山科智能5%的股份,显示出其对公司的长期布局意图。然而,在交易推进过程中,李亚军于2025年9月底至10月初被调查,影响了交易的正常推进。
与此同时,山科智能的原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协议于2025年9月27日到期,未再续签。这意味着公司目前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治理结构面临不确定性。
业绩持续下滑,盈利压力加剧
在控制权变更计划受阻的同时,山科智能的财务表现也令人担忧。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80亿元,同比下降2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26亿元,同比下降59.3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0.24亿元,同比下降59.25%。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第三季度起,山科智能的营收与净利润便已出现下滑趋势,且连续四个季度业绩均为负增长。
公司的核心业务为智能远传水表及计量传感器、智慧水务管网设备和智慧水务软件系统。其中,智能水表及计量传感器贡献了约80%的营收,但该项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2.9%,毛利率也同步下滑3.04个百分点。
尽管智慧水务管网设备与软件系统业务毛利率分别达到60.09%和54.45%,但因营收规模较小,难以对冲核心业务的下滑压力。
为应对业绩压力,山科智能采取了降本措施。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2.06%。尽管公司强调智能水表研发需高技术投入,且AI技术推动产品快速迭代,但短期内控费对未来发展可能带来不确定性。
此外,公司应收账款规模高企,截至三季度末,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合计达3.791亿元,与当期营收规模相当。高企的应收账款不仅加重了公司资金压力,也带来了坏账风险。
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部分股东也开始减持套现。其中,晟捷投资与晟盈投资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分别减持股份,并合计套现约4048.65万元。
随着核心业务放缓、控制权结构不清以及国资入股计划受挫,山科智能未来的战略方向充满不确定性。公司是否会调整发展路径,抑或迎来新的资本介入,仍有待观察。
查看全文
感知客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