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腿惯性传感器的使用机器学习进行MCI自动筛选

步态前沿 20220527

  • 惯性传感器
  • 机器学习
  • 步态分析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基于小腿惯性传感器的使用机器学习进行MCI自动筛选的文章。

1. 参与者和数据收集

共有60名老年受试者从韩国光州国家痴呆症研究中心登记的个体库中招募,其中包括30名认知正常(CN)和30名MCI诊断的参与者。

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全面的临床访谈、影像学和神经心理学评估。

(1)使用MMSE评估他们的整体认知能力

(2)使用首尔神经心理筛查组(SNSB)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SNSB由五个主要认知领域组成,即注意、语言、视觉空间、记忆和额叶/执行领域。

(3)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大脑结构,并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β淀粉样蛋白(βA)斑块。

排除标准:在MRI上显示出局灶性脑损伤、除AD以外的痴呆症,以及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和步态的任何其他重大医学、神经或精神疾病的受试者被排除在本研究之外。

所有参与者的人口统计学和神经心理特征及其p值如下图所示:

 


实验方案由正常或单一任务组成(ST)和双任务(DT)行走试验由在每根小腿上佩戴惯性传感器的受试者进行。受试者被要求沿着一条10米长的直行走道行走,转身,然后以自己的“正常”步行速度回到10米的起点。实验方式如下图所示:

 


在双任务步行场景中,受试者被要求在正常配速步行的同时执行额外的认知任务,这两个任务分别为:

(1)从70开始倒数(DC)

(2)说出动物的名字(NA)

本实验使用可穿戴式微光3惯性传感器,由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陀螺仪组成。使用校准程序对传感器进行预校准,并将其配置为测量范围±4.0g,采样率为64 Hz。传感器连接到每个受试者的中小腿,其x、y和z轴分别与受试者的前后(AP)、垂直(V)和中外侧(ML)轴对齐。在实验过程中,传感器的数据被采集并通过蓝牙传输到附近的笔记本电脑上,并使用ConsensysPRO软件记录时间同步数据。一名观察者对数据进行了注释,以突出显示6米左右的步行距离。

2. 步态参数提取

人类的步态或行走模式具有伪周期性,步态模式可分为周期或步幅,在步态事件(GE)的帮助下,每个周期可进一步分为摆动和站立步态阶段,本文定义的GE如下:

•脚趾离地(TO):终端接触或脚趾离地或最终接触是指脚离开地面的瞬间。

•脚跟撞击(HS):初始接触或脚跟撞击是指摆动后脚落地以支撑体重的瞬间。

本文采用峰值检测方法检测连续行走信号中的每一步。使用MATLAB中的findpeaks函数(“minpeakheight=90”)用于定位沿z轴的低通滤波(八阶巴特沃斯滤波器,fc=6 Hz)角速度信号中的中摆峰值。低通滤波信号用于抑制HS点处的尖峰,并避免其作为新的步幅被检测到。在检测到每一步后,我们缩小了每个步态周期中HS和TO的搜索范围,以便在不丢失任何点的情况下准确地找到GEs。

GE检测算法首先确定不可能发生GE的时间间隔,即每个肢体的可信摆动(TSW)和可信站姿(TST)。这种方法显著减少了搜索HS和TO的时间间隔(TTO、THS),从而降低了额外GE检测的风险。最后,TO和HS分别被识别为TTO和THS搜索间隔中的负峰值和第一负局部最小值。

主要提取的步态特征:摆动时间、站立时间、双倍支撑时间、步幅时间、步进时间、节奏、摆动周期、站立时间、双支撑时间、步态速度(通过将步行距离(6 m)除以时间来获得步态速度参数)

变异系数(CV):标准偏差与任何步态参数平均值的比率(百分比)。

角度相关参数的计算:

步态周期中的小腿角度沿垂直于地面的中矢状面。零小腿角度表示脚平放在中间站立或中间摆动的瞬间。正值表示围绕膝关节向前旋转,负值表示围绕膝关节向后旋转,脚后跟向上。计算小腿角度的平均值、标准偏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示意图如下所示:

 


非线性特征提取技术

动态系统轨迹的几何表示在相位平面中称为相位肖像。通常,位置信息通常根据其一次导数绘制,通过量化这种几何形状,可以提取不同的步态参数。本实验提取的步态参数如下:

步态可变性、步态复杂度、步态规律性。

 

3. 结果与讨论

主要结论如下:

ANOVA检验用于发现显著差异CN和MCI受试者之间的步态参数。表2列出了在不同步行场景下获得的步态参数的p值。


在ST和DT步行场景中,CN和MCI患者之间存在许多显著不同的步态参数。然而,DT情景增加了步态参数的辨别力,因为它们的p值比ST情景小。在DT情景中,与DT-DC相比,DT-NA会使MCI的行走模式恶化,并产生更多显著不同的步态参数。

 


MKL-SVM被用作分类,对于每种特征选择方法,最佳分类模型如下所示:

 


结果表明,M3模型的灵敏度为83%,准确度为70%,是最好的。尽管如此,M4模型的准确率最高,为71.67%。有趣的是,这两种模型都基于MI-FS技术,与其他模型相比,它们使用的功能数量最少。

为了验证MKL-SVM模型的优越性,其他还对分类技术进行了评估。表4总结了M7-M15型所代表的每种特征选择方法的每种分类技术的最佳性能。

 


最大准确度为68.33%,由两个模型实现,即M9-DT和M12-RF,使用特征中心FS方法。通过比较表3和表4中给出的结果,我们注意到,使用MKL-SVM作为具有互信息FS准则的分类器,获得的最高精度为71.67%,灵敏度为83.33%。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得原文:

 

 

 

 

 

 

 

 


查看全文

点赞

步态前沿

作者最近更新

  • 基于小腿惯性传感器的使用机器学习进行MCI自动筛选
    步态前沿
    2022-05-27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发展现状及相关技术盘点

    2018-12-04

  • 全球可穿戴传感器市场2022年预计将超13亿美元

    2018-12-06

  • 未来高端惯性传感器市场将借机器人和工业应用迎来新增长

    2018-12-07

  • 无线通讯和传感技术为室内定位提供了广泛的用户基础

    2018-12-09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步态前沿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