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宁德核电:机器人、AR头盔,核电站如何发展无人巡检?

感知中国 20230711

  • 核电
  • 机器人巡检

   东临东海,北临浙江,中广核宁德核电站的四台机组一字排开伫立在太姥山镇的过境岛上,与附近小岛上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遥遥相望。日前,在宁德核电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澎湃新闻记者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头盔,经过三道安检后,进入了宁德核电站。

  “宁德核电项目二期从2014年就开始规划,二期两台机组将采用‘华龙一号’技术路线,这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宁德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田辉宇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作为福建省首个开工及投产的核电站,宁德核电站于2008年2月开工建设,是当时福建省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2013年,宁德核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运,2016年宁德核电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四台机组全面投产。

 

  截至2022年底,宁德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四台机组累计上网电量达到2422.61亿度。目前,宁德核电正在积极推进二期项目的核准申报工作。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核电基地有大量仪表需要巡检读数,种类繁多、位置分散,人工巡检工作繁重,数据也难以有效利用,如何实现“无人巡检”成为宁德核电数字化转型规划中的重要部分。

 

  “宁德核电首次将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在核电领域,通过和厂商的联合研发,目前宁德核电的巡检机器人巡检精度更高。”田辉宇介绍。

  在宁德核电仪控部,副主任工程师李剑向记者演示“AR智能头盔”时介绍,过去,工作人员需要在操作过程中多次填写纸质工单,工序、设备、工具间的频繁切换,增加了操作负担。现在,员工佩戴好AR智慧眼镜,作业相关的各类信息就能够实时展示在眼前,可以呈现视频、3D模型、图片等多种信息,作业人员只需按照屏幕指示步骤,即可一步步标准地完成作业,不仅大大提高了运维效率,同时也更加强化了巡检的标准化。另外,当设备出现故障工作人员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时,可以远程联络专家,专家通过AI标注、屏幕共享等功能,指导现场人员作业。

 

  “核电技术虽然成熟,但技术密集,现场复杂度较高,做数字化转型较难”,田辉宇表示,“宁德核电在做AR智能头盔时,我们的工程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怎么来搭建系统,创新具体应用场景”。“AR智能头盔使我们单项工作的人力成本降低了50%,现场综合工作时长降低了35%。”

 

  此外,在探索多能互补发展模式方面,宁德市定位是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据宁德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宁德市累计发电量506.07亿千瓦时。其中,核能累计发电量335.23亿千瓦时,占全市发电量66.2%;水力发电量达51.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6%;风力发电量7.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

 

  田辉宇表示,“在这种布局之下,宁德核电也在布局核蓄风光储清洁能源一体化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核电非常重视企业发展与地方共荣的关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宁德核电基地内,为核电配套服务的常驻承包商就有40余家。仅宁德核电业主公司与地方企业签订合同累计300余份,资金达5亿余元。宁德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后,发电量稳步增长,每年营收约占福鼎市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伴随着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宁德核电将在硖门乡、太姥山镇建设主体工程临建及配套加工厂,高峰期有约15000名建设者入驻,将带动周边乡镇日常消费大幅增加。为了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宁德核电新租用了硖门乡、太姥山镇约400亩,每年为地方直接带来租金收益约2000万元。

查看全文

点赞

感知中国

作者最近更新

  • 自动驾驶中感知、决策、控制,都起到什么作用?
    感知中国
    09-01 10:54
  • 跨界收购六维力传感器企业引监管关注
    感知中国
    08-19 11:10
  • 扬州国扬电子CIM项目启动:构筑功率半导体智能制造数字基座
    感知中国
    08-15 14:4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波士顿动力机器狗用传感器检测石油天然气泄露故障

    2020-02-12

  • 小度巡检机器人助力实现室内精准巡检

    2020-06-04

  • 为何说发展核电是带动国内大循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0-08-18

  • 智能手段对自动化水平提升有哪些帮助?

    2021-03-1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感知中国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