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高密度微波互连模组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
据《科技日报》报道,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中国第三代独立超导量子计算机——高密度微波互连模块的核心部件在合肥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解决了“一条线”的“脖子”问题,实现了完全定位。
(高密度微波互连模块 来源: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
据了解,作为一个“神经网络”,高密度微波互连模块不仅要准确传输信号,还要隔离热量,为“量子计算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量子信息传输建立高速稳定的通道。这个国产高密度微波互连模块可以是100 位量子芯片提供微波信号传输通道,可在极低热泄漏环境下实现微波信号的跨温区稳定传输。该模块的成功研发使量子芯片能够发挥更强的计算能力,帮助我国量子计算机更高效地运行。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直线位移传感器:你可能不知道的“位置哨兵”传感思享者09-26 07:25
-
水流传感器怎么选?一个老工程师的实战经验分享传感思享者09-24 06:53
-
一探究竟:为什么选对振动传感器这么难?传感思享者09-26 12:17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