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容的原材和成本构成?
随着5G通信、新能源汽车和AI服务器等下游需求增长,全球MLCC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490亿元,中国市场规模约473亿元。汽车电动化趋势显著拉动需求,纯电动车MLCC用量达18000颗/辆,是燃油车的6倍。
被称为"电子工业大米"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是由印好电极的陶瓷介质膜片以错位方式叠合,经过高温烧结形成陶瓷芯片,并在两端封上金属层形成的独石结构电容器。它具有体积小、容量大、频率特性好、耐高温高压等优异特性,。其结构主要由内电极、陶瓷层和端电极组成,广泛应用于滤波、旁路、耦合等电路功能。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一颗小小的“工业大米”的原材料成本比例
一、MLCC原材料成本结构
MLCC成本主要由三大类材料构成,具体比例如下(不同规格产品存在差异):
陶瓷粉体材料(占比20%-45%)
1.核心成分:钛酸钡(BaTiO₃)基础粉体,需添加稀土元素(钇、镝等)保证绝缘性,以及镁、锰等添加剂提升温度稳定性
成本差异:
1.低容MLCC(如消费电子):陶瓷粉体占成本约20%-25%
2.高容MLCC(如车规级):占比提升至35%-45%,因需纳米级高纯度粉体(粒径≤100nm)
电极金属材料(占比25%-40%)
内电极:以镍粉为主(占内电极成本80%以上),要求纳米级粒径(80-200nm)、高纯度(99.9%以上)
外电极:银浆或铜浆,用于端接。
辅助材料与制造成本(占比15%-30%)
包装材料:离型膜(占成本5%-10%),用于层压工艺;
粘合剂/分散剂:有机溶剂,影响浆料流平性;
能源/设备折旧:烧结工艺能耗高,占制造成本10%-15%
二、主流原材料供应商分析
(1)陶瓷粉体供应商
- 日本主导高端市场:
- 村田制作所:自供粉体,全球市占率超
- 堺化学(Sakai):高纯度钛酸钡粉体龙头,供应三星电机等
- 美国Ferro:车规级MLCC粉体核心供应商
- 国产替代进展:
国瓷材料:全球市占率约10%,唯一掌握水热法量产纳米钛酸钡的中国企业,供应风华高科、三环集团
风华高科:BT01瓷粉达国际水平,自供率提升中。
(2)电极金属材料供应商
镍粉(内电极):
日本昭容化学:垄断高端市场(80nm镍粉),供应村田、三星,市占率40%;
JFE矿业:CVD法生产200nm镍粉,主供中高端MLCC
博迁新材:PVD法突破80nm技术,切入三星电机、风华高科供应链。
- 电极浆料
海外华升:国产MLCC镍浆龙头,突破纳米包覆技术,替代日韩产品(价格低50%);
杜邦/昭荣:贵金属浆料(钯-银)仍垄断特殊高温MLCC市场。
(3)离型膜供应商
日本垄断:三井化学、东丽占全球高端市场70%份额;
国产突破:洁美科技供应风华高科、三环集团,车规级认证中。
三、成本优化与供应链趋势
1.材料技术瓶颈:高端粉体纯度需达99.8%以上,国产粉体在粒径均一性(标准差15% vs 进口5%)仍有差距;
2.镍粉CVD/PVD设备依赖进口,博迁新材等企业推动国产设备研发。
3.供应链本土化加速:
政策驱动:中国“十四五”规划支持电子材料自主化,国瓷材料、海外华升获专项补贴
车企需求:特斯拉供应链要求MLCC国产化率提升,推动镍浆/粉体本地采购
四、总结
材料类别 | 成本占比 | 国际龙头 | 国内代表企业 |
陶瓷粉体 | 20%-45% | 村田、堺化学 | 国瓷材料、风华高科 |
镍粉(内电极) | 15%-25% | 昭容化学、JFE | 博迁新材、中金岭南 |
电极浆料 | 10%-20% | 杜邦、昭荣 | 海外华升 |
离型膜 | 5%-10% | 三井化学、东丽 | 洁美科技 |
注:建议关注国产替代进度快的企业(如国瓷材料、博迁新材),其成本优势在消费电子领域已显现,高端市场替代需突破纳米级材料技术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合金电阻有多少种合金?4天前
评论0条评论